李伊瑩 - 遊學歷程藏寶貴 靈活應對滿載歸|來論

2025-03-18 11:42

中新社
中新社

現今教育中,學習空間已從傳統的課室拓展至多元化的環境,學生從中獲得在課室中難以體驗的寶貴經歷,其中境外遊學是一種別具意義的學習方式。


資源充足 普及遊學經歷

回想起小時候,由於交通不便,從新界前往港島探望親友,已成了一項頗為艱巨的任務。一年一次的新春拜年,需要從家中乘車到美孚,再轉乘過海巴士前往筲箕灣,來回一趟往往要耗費三個多小時。加上自幼家境貧寒,從未有機會踏上神州大地的遼闊疆域,更未曾遠赴他鄉遊歷,對外界的認知大多依賴書本和電視。直到大學畢業後才第一次坐上飛機,體驗翱翔天際的自由。可幸隨著時代的進步,學校及社會資源相對充足,學生普遍有更多遊學機會。筆者工作的學校更得益於校友的慷慨捐贈,設立「翱翔萬里」遊學獎學金,鼓勵學生增見識,廣見聞,體驗「行萬里路」的好處,減少因社經地位不同造成的學習機會差異。


知性感性 開拓廣闊視野

疫情期間,學校停辦所有境外交流團,學生對此深感惋惜;疫情過後,學校每年恢復並組織約十多個交流團,旨在從知性和感性兩方面滋養學生的成長,對此學生們都興奮不已,欣喜萬分。哈爾濱的遊學經歷中,學生走進冰城,感受不一樣的溫度,目睹壯麗的冰雪景觀。公民科的江西考察團活動中,學生深刻體會東江水來之不易,感受到同舟共濟的溫情。這些直觀的感受往往比書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動、深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遊學團還為學生搭建一座深入探索世界的橋梁,德國、丹麥、英國的遊學經歷,讓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科技科學,拓寬國際視野。除此之外,遊學還在感情上為學生帶來寶貴的財富,通過探訪姊妹校,學生能夠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共學共遊,建立深厚友誼。這種跨校、跨地的交流,讓學生學會欣賞、尊重和包容。


突發應對 風險安全平衡

然而,遊學之路並非坦途,總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如水土不服、生病、食物感敏、意外受傷、惡劣天氣、迷路走散、遺留物品等。在丹麥的遊學活動期間,一名學生的電話不幸被盜竊;在蘇格蘭的遊學旅程中,有學生感染流感,出現嘔吐等身體不適的症狀;還有參加上海交流團的學生因航班取消,被迫滯留機場,這些都是現實中發生的案例。面對這些挑戰,學校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確保學生的安全無虞。為此教育局特別規定外遊時1比10的師生比例,學校多安排專業旅遊團隊協助帶領,公民團更有懂急救人員,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照顧每一位學生。當遭遇意外情況時,老師遵循「掌握情況、即時紓緩、專業應對、防止惡化、緊密溝通」的原則,確保能夠迅速有效處理事件。當然,若情況極不理想時,學校必定以學生安全為首要考慮,不會貿然啟程。然而,若情況並非嚴重到不可出行的地步,學校定會保持高度警覺,力求讓學生不致錯失寶貴的學習機會。實際上,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體驗與學習,學校竭盡全力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包括招標報價、聯繫家長學生、妥善安排各項行政細節,乃至於設計學習任務等。老師樂於承擔重任,因為他們堅信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並深信遊學交流能為學生帶來豐碩且有意義的學習成果。


靈活變通  遊學滿載而歸

綜上所述,遊學之路或許面對挑戰,但只要保持警覺、做好準備,並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大前提下,學校精心籌劃遊學團,旨在為莘莘學子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遊學的過程中收穫滿滿,從翱翔萬里中豁目開襟,探知求真。


文: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