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慧盈 - 讓學生不怕失敗的「正面管教」|津中樂道
2024-12-02 12:14
由早年「提升學生抗逆力」至近年「校園.好精神」,學界多年來都積極地嘗試協助學生在沉重的家庭、學業、社交等壓力中,茁壯地成長。惟隨着社會環境的變遷,出生率持續下降,造成孩子成為家中「珍寶」。家長們既想孩子成才,害怕子女「躺平」,卻又擔心學業增添孩子壓力,萬一子女出甚麼亂子,豈不是得不償失。在家長們這種進不可攻、退不能守的情況下,學校要找着進退有度的步伐,實在也不易。
5年前,我們的學校開始引入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和婚姻家庭治療師簡.尼爾森提倡的「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我們相信孩子在一個充滿尊重和理解的環境中成長,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成為一位願意承擔,並對將來有抱負的年輕人。
「正面管教」有別於以往常聽到的「先管後教」,也不是「凡事體諒、包容」的驕縱,我們強調在教育孩子時既要溫柔(尊重孩子),又要堅定(堅持原則)。這種方法幫助孩子在一個尊重和理解的環境中成長。
我們重視教導孩子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懲罰來控制他們的行為。同時,藉着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學校和社區活動,幫助孩子找到個人存在的意義,培養他們的歸屬感,繼而發展與人合作精神和責任感。
此計劃在校內推行初時,很多老師,尤其訓導老師,都擔心沒有「懲罰」,學生便會變得放任。可是,結果剛剛相反,校園內違規情況漸漸減少,學生更積極投入校園生活,且願意付上額外時間幫助老師或學弟學妹。
我們相信的「正面管教」不是不能罰學生,而是我們明白「懲罰」只能作短期的阻嚇,若要讓學生在失敗或錯誤中成長,實在需要事前雙方的協議和契約,亦需要在日常多給予學生參與和賦權,讓他們有着對學校、社區和國家的身份認同,這樣自然會萌生愛護之情,會希望自己將來學有所成,為學校、社會和國家作貢獻和建設。也許,「正面管教」可以為目前進退兩難的同工和家長提供一條可行的出路。
司徒慧盈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公會梁季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12月2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