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醫療科技 模仿自然肌肉 未來治療更精準|STEM教室

2024-10-30 14:00

早前我們接觸過浩瀚無邊但虛無縹緲的元宇宙,今期我們走回現實裏,但就進入一個小得不能看見的領域——分子世界。關於分子的研究,早於十七世紀就有相關論述,由人們最初猜測分子是甚麼,到其後推斷不同的分子結構及連結方法,再到現時科學家利用成像技術看到這些結構,甚至通過更改分子排列製造嶄新物料,我們看到與分子相關技術日益進步。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梁敬池博士於2021年12月獲頒以支持科研新星為宗旨的「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就讓我們看看其「光響應兩親分子的超分子機械人系統」,運用了甚麼最新分子科技吧!

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梁敬池博士
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梁敬池博士
在頒獎典禮上,梁敬池博士從世界知名內分泌學專家楊紫芝教授手中接過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在頒獎典禮上,梁敬池博士從世界知名內分泌學專家楊紫芝教授手中接過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拆解機械人系統 先了解物料應用

醫療科技的進步,令我們了解有關科技的物料應用同樣重要。例如一些人的髖關節受關節炎或骨折影響,走路或坐下都會感到痛楚,須要進行手術,換上人工髖關節。這些人工髖關節很多時候都是由金屬造成;金屬雖然堅固,可代替骨頭支撐身體,但金屬作為無機物料,與周圍有機細胞及組織並不太兼容,其中較常出現的併發症或風險包括金屬過敏、腐蝕、中毒等。而且,由於金屬比骨骼更堅固,我們活動時力量會聚焦在人工髖關節而非附近骨頭;久而久之,這些不常用到的骨頭會開始出現骨質疏鬆,因此人們須要在手術後接受適當的復康治療。

人工髖關節
人工髖關節
金屬作為無機物料,與周圍有機細胞及組織並不太兼容。
金屬作為無機物料,與周圍有機細胞及組織並不太兼容。

生物相容 親水+親脂

因此,現今愈來愈多研究都着重在手術或運送藥物時,如何利用或製作生物相容物料將之放進人體內。在梁博士的機械人系統中,用上了兩親分子(amphiphile),亦即是同時親水及親脂。我們知道水與油(或油脂)向來不能混合在一起,因此大部分分子通常只具有親水性或親脂性其中一項特性,而要同時兼有,則須要把與親水及親脂的相關結構連在一起。洗潔精正是一種兩親分子的應用,平日我們很難只用水就把碗碟清洗乾淨,這是因為那些污漬都是油脂;但加上洗潔精,其親脂部分能有效與油脂結合,我們再以水清洗時,洗潔精上的親水部分不會與水排斥,同時帶有極性,因此能令油滴與油滴之間排斥,從而更易被水沖走。

在梁博士的機械人系統中,用上了兩親分子(amphiphile),亦即是同時親水及親脂。
在梁博士的機械人系統中,用上了兩親分子(amphiphile),亦即是同時親水及親脂。

圖一:洗潔精/肥皂的分子結構

一個肥皂分子包含一個親水帶電荷的「頭」(以白色球體表示)以及一個親脂的「尾」(以黑色波浪條狀表示)。 當遇到油脂時,分子會以膠束(micelle)方式排列,即尾部會連接油脂,頭部對外,由於頭部帶電荷,因此相鄰油滴會因頭部為相同電極而排斥,令其較易被水沖走。
一個肥皂分子包含一個親水帶電荷的「頭」(以白色球體表示)以及一個親脂的「尾」(以黑色波浪條狀表示)。 當遇到油脂時,分子會以膠束(micelle)方式排列,即尾部會連接油脂,頭部對外,由於頭部帶電荷,因此相鄰油滴會因頭部為相同電極而排斥,令其較易被水沖走。

人體細胞 包含兩親分子

除了洗潔精,其實人體細胞結構裏也有這些兩親分子。一個細胞裏充滿不同細胞器,各自有不同功能,而外圍則包裹着一層細胞膜,稱為磷脂雙分子層。當中,磷脂的結構就與肥皂分子相若,同樣具備一個親水基團,不過就有兩條疏水性(即親油)的烴基尾。這次理大研究團隊利用兩親分子建立機械人系統,無疑增加其生物相容性。

人體細胞中磷脂的結構就與肥皂分子相若,有兩條親油的烴基尾。
人體細胞中磷脂的結構就與肥皂分子相若,有兩條親油的烴基尾。

圖二:細胞膜的結構

細胞膜主要由兩層磷脂結構組成,紅色球狀為親水基團,黃色條狀為疏水烴基尾。除了磷脂,細胞膜還有很多不同蛋白質(藍色),負責把養分帶進細胞、把廢物帶走等等。
細胞膜主要由兩層磷脂結構組成,紅色球狀為親水基團,黃色條狀為疏水烴基尾。除了磷脂,細胞膜還有很多不同蛋白質(藍色),負責把養分帶進細胞、把廢物帶走等等。

超分子研究 製作多元結構

當肥皂分子遇到油時,會自動以膠束形式排列;細胞膜的磷脂分子亦很有條理地並列一起,親水基團向外,疏水烴基尾向內。分子自組裝過程和原理正是超分子化學中一個熱門研究題目,科學家會分析各種因素,推斷分子如何結合成不同結構;而兩親分子具有與生物相容特性,因此更吸引人們探索。

分子自組裝過程和原理正是超分子化學中一個熱門研究題目,科學家會分析各種因素,推斷分子如何結合成不同結構。
分子自組裝過程和原理正是超分子化學中一個熱門研究題目,科學家會分析各種因素,推斷分子如何結合成不同結構。

通過計算 推斷物料結構

以色列物理學家及化學工程師Jacob Israelachvili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兩親分子在水裏的自組裝結構能以堆疊參數(packing parameter, P)預測,而這參數則有以下定義:

ν為分子尾部體積,a0為親水基團的面積,l0為尾部長度。
ν為分子尾部體積,a0為親水基團的面積,l0為尾部長度。

通過計算這些長度,我們就能得出一個堆疊參數,因而推斷物料的結構(見圖三)。

圖三:推斷物料結構

兩親分子因應不同堆疊參數(P value)得出不同結構,如柱狀、球狀、層狀等。
兩親分子因應不同堆疊參數(P value)得出不同結構,如柱狀、球狀、層狀等。
科學家會分析各種因素,推斷分子如何結合成不同結構。
科學家會分析各種因素,推斷分子如何結合成不同結構。

創新科研 建超分子結構

除了堆疊參數,分子如何排列還會受實驗環境影響,如溫度、光、酸鹼度等。理大團隊就是在兩親分子中加入光響應元素,當分子連結成超分子結構後,以紫外綫照射,分子就能同步移動。梁博士指出,要做到同步移動並不容易,因為首先須要令各個分子排列好,亦即要先建立好超分子結構,而團隊嘗試不使用聚合方式,亦屬全球首次。

當分子連結成超分子結構後,以紫外綫照射,分子就能同步移動。
當分子連結成超分子結構後,以紫外綫照射,分子就能同步移動。

光控機械人 醫療應用廣泛

梁博士亦提到研究項目的未來路向,首先,配合物料的生物相容性,團隊發現能夠加入幹細胞。人類每個身體部位都由不同細胞組成,在這些細胞有如此模樣和功能之 前,其實原型都是幹細胞,只是幹細胞走到身體不同位置,受周圍環境因素影響而展現不同生長與分化。因此,幹細胞對於修復身體受損部分的應用十分廣泛,而理大團隊亦希望把幹細胞加入超分子系統,治療神經綫折斷、肌肉損失等問題。

光響應物料在紫外綫照射下類肌肉的運動。
光響應物料在紫外綫照射下類肌肉的運動。

其次,由於現時所用的光響應物料只對紫外綫有效,但人們不宜接收過量紫外綫,因此團隊目標在數年內把驅動系統的光源改為可見光。展望未來,機械人能因應光綫控制改變結構及移動方向,在實際醫療過程中完成手術及釋放藥物等任務,而且能被人類吸收,做到真正的生物相容。

因此團隊目標在數年內把驅動系統的光源改為可見光。
因此團隊目標在數年內把驅動系統的光源改為可見光。
梁博士(右)深受諾貝爾得獎者佛林加教授的啟迪。
梁博士(右)深受諾貝爾得獎者佛林加教授的啟迪。
梁敬池博士和實驗室團隊
梁敬池博士和實驗室團隊


補充資料

更多與光有關的分子應用

分子技術並不止於手術用途,在引言中就提到,現時我們能夠看到微小結構,甚至改變分子排列方式。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

1. 原子力顯微鏡

大家都知道顯微鏡能夠讓我們看到細小的物件,但一般光學顯微鏡並不足以讓我們窺探到小至分子大小的結構。原子力顯微鏡並不如一般顯微鏡利用透鏡把物件放大,而是利用機械/力學方式。

如圖四所示,綠色為所量度的物件表面(sample surface),先把連着懸臂 (cantilever)的尖細探針(tip)放在物件上,然後前後左右移動,探針會根據物件表面的高低上下移動,這亦使懸臂上下移動。同時,我們把雷射(laser)射在懸臂之上,透過反射把光射進光感探測器(photodiode),懸臂的移動會使光綫反射到探測器的不同位置,這樣我們就能從光綫的位置推算懸臂所承受的力,以及物件表面最精細的輪廓。這有點類此我們用手指掃過物件表面去感受它是粗糙還是光滑,不過原子力顯微鏡就準確得多。

可量度細胞組織特性

另外,我們的手指能按在物件上去感知其硬度,原子力顯微鏡也能做到。先把針頭放在物件上,並垂直向下施力,使物件形成凹陷,我們能夠通過凹陷處的大小推算物件的一些物理數值。由於這個垂直力度約為nN至μN(即10-9至10-6N,1N為把一公斤物件以每平方秒一米的加速度向前推進所需的力),因此可以利用原子力顯微鏡量度細胞、組織等特性。

圖四:原子力顯微鏡的內部結構

原子力顯微鏡
原子力顯微鏡

2. 光鑷

原子力顯微鏡並不像普通顯微鏡單純利用光學來看物件,反而主要利用力學原理;光鑷則剛好相反,不像普通鑷子以力夾着物件,反而利用光來「夾」。我們知道光由一個介質穿過另一個介質的時候會進行折射,而且速度會減慢。光所減少的能量,會以力的形式傳遞至物件。牛頓第三定律提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等但反方向的,因此當光被折射向右時,物件就會感受到一股向左的力,反之亦然,如此類推。

可控極細物件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光鑷控制物件位置,可以是令其固定,又或是把物件推至其他位置。不過這種來自光的力量只提供約1至10pN(10-12N), 因此所控制的物件也是極細小的,如DNA分子、蛋白質等。不過,小有小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夠從分子層面精準設計一種物料的結構,例如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一種具有電導能力、高強度,但是極為輕巧的物料,於電子、光學,甚至汽車或飛機應用都能大派用場。

圖五:光鑷的運作原理

左圖為如何令粒子左右移動,右圖為如何令粒子上下移動。
左圖為如何令粒子左右移動,右圖為如何令粒子上下移動。
光鑷
光鑷

文:劉心   圖片:星島圖片庫、理大@Youtube、維基百科、Khan AcdemyWiley Online LibraryMolecular Machines & Industries、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近年「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得獎學者

港大電機工程教授李燦 研「憶阻器」奪裘槎前瞻科研獎 獲500萬元獎金

【教育要聞】研超分子系統機械人 理大學者獲裘槎獎

城大學者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教授奪獎】研衰老神經退化機理 中大教授奪裘槎獎

中大城大學者獲頒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