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初創AI軟件改作文 採DSE中文科評分準則 約90中小學試用 今推出市場

2024-06-24 12:09

本地初創AI軟件改作文 採DSE中文科評分準則 約90中小學試用 今推出市場
本地初創AI軟件改作文 採DSE中文科評分準則 約90中小學試用 今推出市場

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教育科技產品應運而生,本地初創團隊去年初研發本港首個中文作文批改軟件「巫筆」,按文憑試中文科評分準則,15分鐘內自動批改學生作文及生成評語,至今約有90間中小學試用,今日正式推出市場。有份試用的中學中文科主任吳嘉恩表示,樂見學生主動鑽研修辭技巧「挑戰」AI生成的內容,教師亦將省下的批改時間籌備課堂活動以「提供更優質的課堂」。

記者 盧嘉潁

中文科主任吳嘉恩(右1)表示,AI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與教師討論生成內容的漏洞,旁為「巫筆」創辦人莊凱淋(左起)及鄭樂之、校長李建文。
中文科主任吳嘉恩(右1)表示,AI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與教師討論生成內容的漏洞,旁為「巫筆」創辦人莊凱淋(左起)及鄭樂之、校長李建文。
位於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今個學年安排中四及中五級各一班學生試用「巫筆」批改作文。
位於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今個學年安排中四及中五級各一班學生試用「巫筆」批改作文。
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鄭樂之與莊凱淋等4名友人,去年初研發本港首個以AI批改中文作文的軟件「巫筆」。
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鄭樂之與莊凱淋等4名友人,去年初研發本港首個以AI批改中文作文的軟件「巫筆」。
師生需把文章拍照上傳,軟件會在15分鐘內自動按內容、結構、表達等文憑試評分準則自動批改。
師生需把文章拍照上傳,軟件會在15分鐘內自動按內容、結構、表達等文憑試評分準則自動批改。
「巫筆」創辦人鄭樂之
「巫筆」創辦人鄭樂之
「巫筆」創辦人莊凱淋
「巫筆」創辦人莊凱淋
中文科主任吳嘉恩
中文科主任吳嘉恩


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鄭樂之與莊凱淋等4名友人,去年初研發本港首個以AI批改中文作文的軟件「巫筆」,師生需把文章拍照上傳,軟件會在15分鐘內自動按內容、結構、表達等文憑試評分準則自動批改,生成近千字的評語及改寫建議。軟件今年3月更新至最新版本,至今約有90間本地中小學試用,已批改約3500篇文章,並獲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科技園支持。團隊今日將舉行發布會,宣布將軟件推出市場, 設有不同的訂購計劃,售價由9000元至96000元不等,視乎學校需要而定。


助文憑試考生備試

鄭樂之表示,今日有125間學校報名出席發布會,數字比預期多,反映教育科技產品需求漸增。他期望目前試用的學校在新學年能沿用軟件,並從中找至少10間先導學校緊密合作;又指目前試用對象集中為高中生,因應今屆文憑試起中文科寫作卷新增實用文寫作,團隊擬加入自動批改實用文的功能,協助文憑試考生備試。

位於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今個學年安排中四及中五級各一班學生試用「巫筆」批改作文,曾用其評改2016年、2018年、2020年及2021年文憑試中文科寫作卷的第一條題目。該校中文科主任吳嘉恩表示,課堂上學生主動標註AI批改錯漏的地方,「學生喜歡和老師『求分』,故同學很投入地找AI錯處,亦會標註有疑問的地方與老師討論」,課堂氣氛比以往更投入,教師亦能在解答過程中教導學生辨別AI生成內容的真偽。

延伸閱讀:DSE中文科2024|閱讀卷長文《繁盛》 問象徵手法有難度


教導辨別內容真偽

不過,運用AI改作文雖減省教師周末改文的時間,吳嘉恩坦言不少教師對AI仍「有保留」,「中文科老師本身的底子很厚,語文知識都信手拈來,但家長知道他們使用AI改文都會覺得在偷懶」,導致學界使用AI的速度比其他行業緩慢。她表示,現時教師會籌備課堂活動及預備其他教學材料,教授學生中華文化等課外知識作增潤,「教師的推動力是學生,他們的工作未必減省了,但一定有更多時間提供更優質的課堂和調整學習材料。」

該校將在新學年起全面使用「巫筆」批改中文作文,校長李建文表示,學校行政部門現時亦會運用AI發通告等,他認為師生擁抱科技帶來的便捷,同時亦要不斷努力求進,善用騰出的時間鞏固已有知識和技能,始能保持個人競爭力。

延伸閱讀:DSE中文科2024|教師:閱讀卷難度與去年相若 考生或對內地作家李娟感陌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