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燕 - 自閉症兒童學好雙語 助融入社會向上流動|智凝都會

2024-05-27 11:27

葛浩燕 - 自閉症兒童學好雙語 助融入社會向上流動|智凝都會
葛浩燕 - 自閉症兒童學好雙語 助融入社會向上流動|智凝都會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其特徵是社交互動和溝通缺陷,以及重複和限制行為,對日常功能、社會關係、心理健康,以及整體生活品質構成廣泛的影響。由於ASD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與他人有別,他們的父母和部分專業人士經常擔憂,接觸多種語言可能會對ASD兒童的語言和認知增添負擔。

然而,隨着全球化的發展,大約一半以上的全球人口是雙語使用者;雙語及多語學習在香港亦早已普及,兒童從小在多語的環境中成長。假如人為限制ASD兒童的雙語輸入,是否妥當可行呢?


雙語學習助增整體生活品質

事實上,大量研究表明,接觸2種語言不會對ASD兒童的語言學習產生不利影響。雙語ASD兒童在早期就形成了獨立的2個語言系統,他們的語言發展模式和單語ASD兒童相似,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單語ASD兒童。

就認知功能而言,雙語兒童在語言使用中需要頻繁地對2種語言進行轉換、抑制和管理,這有助提升他們的工作記憶、認知靈活性和抑制控制能力。因此,有研究證據表明,雙語兒童的認知加工能力在以上方面甚至優於單語兒童。

其次,雙語能力能有效幫助ASD兒童更好地融入香港這個多語社會。能說2種或以上語言可以使他們更容易獲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顯著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此外,雙語能力也能夠拓寬他們的興趣愛好及視野,並增加社交自信。

為了解香港ASD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的雙語學習情況,筆者的研究團隊在協康會的幫助下,招募了近50個粵英雙語ASD兒童家庭參與調查。研究發現,ASD兒童學習粵語的比例和正常發展兒童相比並無差異,但英語學習的比例明顯較少:正常發展兒童通常每周有近40小時的英語學習,ASD兒童則只有約一半,即每周約20小時。2組兒童在英語學習量上的差異,在家庭環境中尤其明顯。相比正常發展兒童,ASD兒童在家庭環境中更多時從媒體節目,而非真人互動接觸英語。


英語學習較正常發展者減半

我們的研究亦揭示了許多香港ASD兒童的家長對雙語學習持有保留的態度,在家庭環境中亦無主動增加英語學習的意識。這多多少少會對ASD兒童的雙語能力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相反,筆者的觀察發現,儘管不少ASD兒童的英語發展有遲緩的情況,他們並不抗拒接觸英語,亦會主動觀看英語的媒體節目。因此,有時他們的英語表達相比粵語,反而更加流利。

我們的研究也進一步發現,ASD兒童的雙語學習比例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水準呈正比。具體來說,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ASD兒童學習雙語的比例也就越高;反映教育水平更高的家長,對雙語持有更加樂觀的態度,也更願意在家庭環境中增加真人互動學習英語。弱勢群體家庭的ASD兒童,在雙語學習方面處於明顯的劣勢;他們學習的英語比例較少,也更加依賴線上媒體節目。


應助弱勢兒童提高雙語能力

因此,社會應關注如何幫助弱勢群體家庭的ASD兒童更好地提高雙語能力。相比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的自閉症干預和培訓,雙語學習所需經濟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在ASD家庭中實行。我們可以考慮增加推廣和宣傳,向ASD的弱勢群體家庭提倡雙語學習的優勢並提高他們的意識,同時為這些弱勢群體的ASD兒童提供更多面對面的英語課程和工作坊。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社交溝通能力,彌補ASD帶來的認知能力不足,還有助於他們更好地融入香港這個多語社會。


文:香港都會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葛浩燕博士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27日教育版。

延伸閱讀:

談振偉 - 如何促進 長者普及使用樂齡科技產品|智凝都會

談振偉 - 發展樂齡科技 面對的挑戰|智凝都會

鄒嘉敏 - 個人化癌症治療的未來願景|智凝都會

施慶儀 - 淺談「個人化醫療」|智凝都會

梁麗芬 - 提升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務|智凝都會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