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深科技」孵化計劃助初創企業 MBA學生獻計推展 落實商業應用
2024-05-20 11:06
由智慧城市到納米材料研發,多個行業及範疇均有機會涉及「深科技」,中文大學最近推出的創業計劃「深科技實驗室」以「深科技」為核心,冀匯聚科研教授、初創團隊、投資者、創業導師,以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學生,為「深科技」創業提供交流平台,把科技從實驗室推展至商業市場。有參與該計劃的科學家團隊指,在計劃中學習到以商業眼光設計公司理念及簡介,過程中亦面對不少挑戰。
記者 陳在心
「深科技」一詞最早由美國投融資平台Propel(x)創辦人之一Swati Chaturvedi提出,目前主要涵蓋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生物科技、先進材料開發等。要為創新研究成果尋找合適市場,需要兼具科學與商業頭腦,為此,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最近創辦名為「深科技實驗室」(Deep-Tech Lab,簡稱DTL)的孵化計劃,為「深科技」創業鋪路。
參與團隊需符合4條件
「深科技實驗室」發起人之一、中大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指,要參與DTL的初創團隊,需符合4個條件,包括創辦人需具備科學或科技背景、擁有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以科研成果作為企業競爭手段,以及已設計公司原型(prototype)。DTL自去年11月啟動,集結48名來自本地及海外不同界別的導師,為入圍的初創團隊提供師友計劃,並安排科研人才、投資者及專才等,為團隊給予商業方面的意見。首屆獲指導的初創團隊,將於今年6月中「畢業」。
「深科技實驗室」為非牟利計劃,區玉輝認為,相對坊間的大型創業活動及孵化計劃,DTL更着重孵化過程及初創團隊的質素。此外,DTL亦是中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學生的學分課程,碩士生為「深科技」公司「獻計」,提供財務策劃及預測,以及尋找潛在市場等,冀達教學相長之效。
學懂從投資者角度匯報
入圍的初創團隊負責人之一、本身是中大生物醫學博士畢業生的廖婉杏,與博士論文導師、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陸臻賢於2022年成立腸律藥理智研(香港)有限公司(簡稱Gut Rhythm),冀通過創新生物技術建立「預測新藥副作用」數據庫,利用電生理數據來預測化學信號無法預測的藥物副作用,並創建出可於短時間內預測藥物副作用的人工智能系統。與其他初創公司相比,廖婉杏的科研團隊是首次參與初創孵化計劃,她更是首次與商界及投資界人士合作,從零開始學習商用語言及運作模式,她笑言過程中為她帶來不少挑戰及衝擊。
作為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廖婉杏認為自己更講求數據精準度,例如當系統的準確度(accuracy)及精確度(precision)分別是78%及90%,她會偏向把數據一併列出,「但(創業)導師會說,只要列出9成的那項數據就可以。」她解釋,導師指投資者要看到的是「最亮眼的數據」,只要是在事實之內就可以。
計劃自去年底啟動 協助會計金融範疇
中文大學的「深科技實驗室」(DTL)孵化計劃自去年11月啟動,為入圍的初創團隊提供師友計劃,並安排科研人才、投資者及專才等,為團隊給予商業方面的意見。有初創團隊成員表示,DTL邀請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學生與初創團隊交流,能彌補初創在會計、金融等範疇的不足。
入圍初創稱「有驚喜」
高迪飛有限公司(Kodifly)是入圍的初創團隊之一,以SpatialSense三維空間感知核心技術,利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算法,提升基建設施的管理成效,例如設計出監測鐵路運作的系統、預測道路交通流量等。行政總裁黃偉軒表示,與過往參與的創業活動相比,DTL「有驚喜」,皆因他與導師的討論較深入,「會探討商業模型、技術能否『落地』。」他又稱,DTL邀請MBA學生與他們的團隊交流,能彌補他們在會計及金融等範疇的不足,包括經驗及知識等。
另一入圍團隊NexoEdge的聯合行政總裁、本身是中大網絡編碼研究所成員的吳國聲和潘文傑表示,DTL為團隊提供人脈與募集資金的途徑。NexoEdge通過研發開放源碼(open-source),在使用加密和網路編碼算法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團隊最近更成功募集天使輪資金,期望未來能繼續拓展大灣區市場,以至北美市場。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