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Sir 歐陽偉豪為學生「義診」 冀解開心結 「唔好諗埋一邊」

2024-01-31 18:16

Ben Sir 歐陽偉豪(左)為學生「義診」,助他們解開心結 。 恒大提供
Ben Sir 歐陽偉豪(左)為學生「義診」,助他們解開心結 。 恒大提供

早前發生不少學生輕生事件,曾任職大學講師的「Ben Sir」歐陽偉豪,自發舉辦多場家長講座教父母做父母,又「義診」聆聽少年心底話。Ben Sir接受恒生大學《恒傳感言》訪問時表示,父母與子女不是仇人,但或由於雙方不懂溝通,導致水火不容。

「Ben Sir」歐陽偉豪曾任職大學講師。 恒大提供
「Ben Sir」歐陽偉豪曾任職大學講師。 恒大提供
「Ben Sir」歐陽偉豪自發舉辦多場家長講座,教父母做父母。 恒大提供
「Ben Sir」歐陽偉豪自發舉辦多場家長講座,教父母做父母。 恒大提供


教父母做父母 促進兩代溝通

眼見不少父母表示不懂與子女溝通,Ben Sir自發舉辦多場講座教父母當父母。本身無小朋友的Ben Sir說,他教了三十多年書,由幼稚園到碩士生他都接觸過,很了解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的需要,而自己無小朋友反而令他的角色更獨立。

Ben Sir認為香港父母最大的問題,是為了想表示出關心而「每事問」,子女的事無論大小都想知道,因而令子女覺得父母煩而不理睬對方,「但有時不需要知道那麼多,小孩有小孩的江湖事,交給他們自己解決。」


管教需先管後教  家長適時要嚴厲

在教導小朋友的行為上,這一代已不流行打罵,若體罰的話甚至有機會被控虐兒。Ben Sir認為在不打和虐兒之間還有很多層次可以討論,「譬如你不打,給他點痛楚行不行?少少苦楚等於激勵。」他指有時因家長不敢打罵子女,令子女愈來愈放肆甚至失控,根本無從教起:「管教要先管後教,哪怕你威迫利誘,過程是怎樣沒有關係,最重要管得到你才可以循循善誘地教。」他憶述小時候亦受過父親體罰,「我爸就拔我頭髮,他又很聰明,沒什麼痕跡,但又會有痛楚讓你記得。」


推出義診服務  聆聽青少年心底話

除了教父母外,眼見近期出現多宗學生自殺案件,Ben Sir遂推出「義診」服務,聆聽年輕人的心底話,希望給面對難題的年輕人一點建議。Ben Sir說抑鬱症不同傷風感冒,不能靠檢查得出治療方法,而是需要經過詳談,知道對方的心結,「人很多時都有防禦機制,不是說故意撒謊,但不多不少總有一點東西隱藏。我研究語言學,會想在語言方面下點功夫,讓對方說多一點,而且正正因為我不是專業人士,不會讓他們覺得『現在我來治你』,相信更容易令他們打開心窗。」

對於有否擔心外界質疑他不是專業社工,無資格擔任心靈導師,Ben Sir 指自己有教師證書,可以輔導學生,又強調自己不是教學生應該怎樣做,只是提供一個窗口讓學生抒發情緒,並提供建議。他指當家庭、學校同時出現問題或負能量的時候,年輕人失去安全網保護,容易令他們「諗埋一邊」。如何把他們從問題處拉開,就要靠「精神雪櫃」的食物,暫緩飢餓的痛苦,才有體魄生存下去。

他所指的「精神雪櫃」包括運動、演藝、藝術等興趣,認為只要學生有這些方面的興趣,起碼可以把他從學校及家庭種種壓力中拉開,「廣東話所謂的『睇開啲』,就是看看雪櫃有沒有食物。食物種類越多,『唔好諗埋一邊』的可能性越多。」

Ben Sir每次「義診」起碼一小時,他正考慮每次義診完後認真寫報告,記下對方說過的內容,若有天該學生要去見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該報告就可讓專業人士參考,不用從零開始問,省卻很多診症時間和金錢。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