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簡介史 大清銀行兌換券 藝術與內涵互相呼應
2024-01-25 14:00
貨幣簡介史
簡看古代貨幣發展
大家有沒有網購的習慣呢?現時內地通行電子支付,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線下逛街,只要用手機輕輕一碰,交易立即完成。電子支付的誕生促使我們生活變得更便利,卻也令我們漸漸忘卻了實體貨幣的存在和歷史。本文帶你從古代講起,重新認識歷史悠久的實體貨幣。
貝幣——中國錢幣始祖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幣,距今已有約三千五百多年歷史。這是因為貝殼不僅光潔美麗,可作裝飾品,而且堅固耐用,攜帶方便,容易結算。古代曾在相當長的時期間使用貝作貨幣。
其中有一個稱為「遁伯彝」的青銅器的銘文,記載了「遽伯作寶尊彝,用貝十朋又三朋」的事。這是說,遽伯這個人用了13朋貝的代價,制作了這件青銅器。而朋就是貝的單位,每10枚海貝為一朋。而有歷史學家認為在漢字中與商品交易有關的字,如貨、買、賣、財、販、債、償、賒、價等都含有貝字,是因為貝殼曾經被視作「錢」,作為商品交易的媒介,可見語言文字與中華文化之間關係緊密。
孔方兄——錢幣的代名詞
錢幣為甚麼叫「孔方」,還添個「兄」字,以示尊重呢?「孔方」指的是古代錢的形狀外圓內方,外圓內方的錢幣得以流行,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是「天圓地方」,有天命皇權的象徵,故此古貨幣形式與這種哲學思想有關;另一個說法是因為古代技術相對落後,錢幣鑄造出來時比較粗糙,要進一步細加工。通常的方法,是將錢幣穿在棒上,然後打磨。細加工的過程中,方孔錢不會轉動,圓孔錢則不易固定,所以圓孔錢為後世淘汰。
古人把銅錢戲稱為「孔方兄」是有典故的,源自於晉朝魯褒所撰《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大意是說,錢對於世人就如同神奇寶貝,大家像敬愛兄長般敬愛它,於是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孔方兄」。俗語有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也是飽含對錢幣的揶揄和嘲弄。
宋代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北宋初年,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貿易也隨之增加,如《東京夢華錄》所記載「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可見貨幣的需求量也愈來愈大。當時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是銅錢、白銀和鐵錢,個別地區還盛行鐵錢,攜帶使用極不方便,嚴重影響了貨幣的流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於是,聰明的十六家富商聯合印發了一種比金屬幣方便攜帶的紙幣——交子。它是在一張小紙片上,寫上交易詳情,例如金額、日期等,然後再印上房屋、樹木或人物的圖畫,並作上暗號以防他人仿印。
初期的交子只經由地方政府發行,由於規模不大,有富商便開始監守自盜,挪用現錢,令百姓不能兌換交子。於是朝廷在真宗後期開始整頓計劃,統一將所有交子鋪改為官鋪,並設立「益州交子務」,正式將交子設為官方貨幣。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紙幣的流傳
自從宋朝開拓了紙幣形式的交易工具,後來的不同朝代和國家都受到影響,紛紛轉用交子。例如多年後的元朝,元世祖登基後便下令統一國家貨幣,發行交子的升級版——中統元寶交鈔,並且大力推行通鈔。為此,元世祖設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中原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純紙幣制度的地方。到了後來,蒙古、日本、朝鮮、印度等紛紛效仿元朝的紙幣制度,就連《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有記載。
到了清朝,官政府資金短缺,於是需要加大印刷紙幣,戶部便向皇帝上奏辦立「大清戶部銀行」,後改名為「大清銀行」,設總行於北京,這便是中國第一家國立銀行。大清銀行生產的紙幣成為「大清銀行兌換券」,與交子的兌換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它們的工藝。
大清銀行兌換券融合了當時美國鈔票的設計,畫面上選用更具層次的框架結構,在不同層次上印上花紋。分別有農田與農民;大江波浪;祥龍飛天,和君王肖像四種圖案,從後至前整齊排列,寓意君主如祥龍降世,呼風喚雨,也表達了中國以農立國的根本,其藝術與內涵互相呼應,不輸現代的紙幣呢!
大清銀行兌換券:
文:星島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維基百科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