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方堅持站在公平正義一邊」 擔當中東問題衝突調停者|公民社會

2024-01-24 14:00

從以巴衝突 了解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

人物/ 持份者

  • 中國國家領導人
  • 以色列領袖
  • 巴勒斯坦領袖
  • 中東國家領袖

時間

  • 2023年10月至今
以巴衝突地圖(維基百科圖片)
以巴衝突地圖(維基百科圖片)

地點

  • 以色列
  • 加沙
  • 附近中東一帶

背景認知

上年10月初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造成眾多平民死傷,以色列遂向巴勒斯坦報復,以剷除哈馬斯為目標。中國在外交上向來以和為貴,今次以巴衝突事件發生後,中國對中東各國的態度和關係有沒有改變?先看以下的背景資料。

相關文章:以巴衝突原因|猶太、阿拉伯人不共戴天 誰才是巴勒斯坦區原住民?

與以色列外交關係良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色列在1950年承認新中國政權,是中東地區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不過,中國沒有承認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國的以色列,直至冷戰結束後,1992年1月22日才建交,確立兩國的正常外交關係。
雖然中以在上世紀90年代才建交,但兩國關係向來良好。二戰期間,2萬多名猶太人從歐洲逃到上海躲避納粹的大屠殺,中國是少數願意接收猶太難民的國家;中以一直在經濟上有合作,特別是中資企業是以色列訊息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及至近年,中國成為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夥伴國,2022年中以雙邊貿易額254.5億美元,按年增長11.6%。

中國與以色列
中國與以色列

與巴勒斯坦戰略夥伴關係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布建國。不久,中國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建交。目前共有百多個國家與巴勒斯坦有外交關係,但不包括美國和主要西歐國家。
今年6月,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又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宣布建立中巴戰略夥伴關係,並見證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期間,習近平指出巴勒斯坦問題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必須盡快還巴勒斯坦公道。

中國與巴勒斯坦
中國與巴勒斯坦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上年3月,被稱為中東「世仇」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破冰」,在北京宣布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外間評論都認為中國以客觀、中立和主持公道的做法在當中斡旋的角色是成功關鍵,能贏得中東國家的信任。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持份者觀點及當地戰況

「『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希望巴以雙方從當下及子孫後代共享和平安全的長遠利益出發,盡快回到『兩國方案』的正確軌道上來,恢復和談,實現巴以兩個國家和平共存,實現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和諧相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希望巴以雙方從當下及子孫後代共享和平安全的長遠利益出發,盡快回到『兩國方案』的正確軌道上來,恢復和談,實現巴以兩個國家和平共存,實現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和諧相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衷心感謝中方主持公道,發出清晰有力聲音,堅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邊,並向巴方提供緊急人道援助。」—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
「衷心感謝中方主持公道,發出清晰有力聲音,堅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邊,並向巴方提供緊急人道援助。」—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
「中國的宣布和聲明沒有清晰明確地譴責恐怖組織哈馬斯屠殺和綁架大量無辜平民,以方對此深感失望。」—以色列外交部
「中國的宣布和聲明沒有清晰明確地譴責恐怖組織哈馬斯屠殺和綁架大量無辜平民,以方對此深感失望。」—以色列外交部
戰火蹂躪滿目瘡痍(美聯社圖片)
戰火蹂躪滿目瘡痍(美聯社圖片)
當地建築物損毁嚴重
當地建築物損毁嚴重
以軍空襲加沙地帶(美聯社圖片)
以軍空襲加沙地帶(美聯社圖片)
當地傷亡慘重(美聯社圖片)
當地傷亡慘重(美聯社圖片)
武裝分子發射火箭(路透社圖片)
武裝分子發射火箭(路透社圖片)
到處起火(美聯社圖片)
到處起火(美聯社圖片)
平民傷亡慘重(美聯社圖片)
平民傷亡慘重(美聯社圖片)

事件分析

「兩國方案」主張不變

以巴衝突主要源於巴勒斯坦的立國問題,也是整個中東地區問題癥結所在。中國對此主張一直是「兩國方案」,從沒改變。
2023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訪華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就明確指出,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以巴衝突發生後,2023年10月28日,中國外長王毅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重申,以巴問題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可見中國對以巴問題方向清晰且堅定。

相關文章:以巴衝突歷史|百年恩怨成因、宗教背景一文看清 誰搶佔了誰土地?

衝突調停者

中國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復邦交,這一着實在「技驚四座」,令國際社會更關注中國在中東的舉動和角色。
自以巴衝突發生戰事,在中東地區做外交斡旋的基本只有中國和美國,然而美國一方面支持以色列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在中東展開斡旋的角色以乎不太受歡迎,反觀中國能與以色列、巴勒斯坦對話,同時又能與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埃及等在中東具影響力的大國溝通。
以巴問題複雜,困局可能還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但從事件中可見中國願意在國際事務上的承擔,同時也能預見未來中國在國際上,特別是在中東的角色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以巴衝突|阿拉伯國家呼籲立即停止戰爭 美國反對:為下一場戰爭埋下種子

立場正義贏得尊重

以巴衝突發生後,以色列對於中國沒有點名譴責哈馬斯表示失望。的確,中國沒有表態支持任何一方,而是每次發言時都把戰爭中受災的人民放在重要位置,例如2023年10月28日外長王毅會晤美國國務卿時就重申:「中方認為當務之急是防止加沙發生更大範圍的人道主義災難。」10月31日中國外交部又說:「中方堅持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一貫譴責並反對一切傷害平民、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這就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所持的立場──秉持公道正義,在外交上以此立足,道路正確,相信就能在國際間贏得尊重,與各國「萬事有商量」。

相關文章:王毅分別與以色列、巴勒斯坦外長通話籲停火:強烈譴責傷害平民行為

重點關鍵字
#外交關係
#兩國方案
#和平會議
#外交斡旋
#中東局勢
#國際社會共識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