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昂然踏入20周年 楊綱凱教授望獎項持續推動科學普及

2023-11-06 09:00

邵逸夫獎基金會理事會主席及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教授回顧20年來獎項如何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
邵逸夫獎基金會理事會主席及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教授回顧20年來獎項如何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

「邵逸夫獎」按照富有遠見的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之意願而設,於2002年成立,並在2004年首屆頒發。邵逸夫先生深信知識的力量,確認科學家在致力揭開自然奧祕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並理解他們的不懈努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今年獎項昂然踏入20周年,本文專訪邵逸夫獎基金會理事會主席及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教授,回顧歷年的選拔過程,以及獎項如何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

20年來,「邵逸夫獎」得獎者均從事於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或數學科學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評審的原則主要考慮候選人之專業貢獻能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質素,豐富人類精神文明。

楊綱凱教授
楊綱凱教授

 

評審嚴謹 比諾貝爾獎更具前瞻性

對一般人而言,20年的變遷可能甚多,但在科學領域,楊教授認為,20年就如一瞬間:「科學研究項目需時動輒20至30年,獎項在推動科學發展方面並不苛求要立竿見影,目標多年來一如既往,期望可激勵並提拔新一代的科學家及創新人才,為人類謀福祉。」

時至今日,「邵逸夫獎」已表彰超過100位在各自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的傑出人士,當中不少人隨後獲頒其他國際知名獎項。坊間有說「邵逸夫獎」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楊教授指出,確有不少得獎者是先獲「邵逸夫獎」嘉許,隨後再獲諾貝爾獎青睞:「可見『邵逸夫獎』評審會的結果有前瞻性!與其他學術研究獎不同,『邵逸夫獎』的評選委員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基準甚高,評選結果極具代表性。」

據知,「邵逸夫獎」評審會由一位主席、一位副主席和三位委員組成。評審會之下,設有每獎項一個遴選委員會,由一位主席及多名委員組成,負責評選各獎項的提名。遴選委員會主席為評審會當然委員。評審會負責監督各遴選委員會,以及審核由遴選委員會每年建議的「邵逸夫獎」得獎候選人名單,以向理事會推薦得獎者。楊教授指出,遴選委員的高水平,足以反映得獎者的代表性。經過如此精密的過程,以及提名不計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的原則,令「邵逸夫獎」成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學研究獎——已有16名得獎者是先獲頒「邵逸夫獎」後再獲頒諾貝爾獎。

楊教授認為,提名不計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的原則,令「邵逸夫獎」成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學研究獎。
楊教授認為,提名不計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的原則,令「邵逸夫獎」成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學研究獎。

 

儀器進步 帶動科研屢現突破

近20年科技大大進步,科學領域的發展亦有因而大幅前進,楊教授認為:「儀器進步有助帶動科研的突破,如天文攝影機可以拍到更遠、更清晰的影象。以2016年天文學獎為例,三名物理學者憑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偵測到兩個黑洞合併時發出的重力波,為人類探究宇宙打開新的『窗口』。現時知道常規物質,例如原子等佔整個宇宙組成部分只有4%,有96%是人類未知,這個結果,也倚賴不同的新穎量度技術和儀器。」

楊教授指出,因科技急速進步而資訊來得又快又多,加上學習風氣改變,年輕一代的興趣及前景更多元化,香港學生必須更加努力,對於長時間的研究項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時須打好基礎。而邵逸夫獎基金會與多所本地及國際著名大學和機構合作,期望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講座、公開討論、展覽等,積極推動科學知識普及,並培育具革新和創造力的科研新力量。

持續推動 科學卓越成就及創新

邵逸夫獎基金會致力實現邵逸夫先生的願景,持續推動卓越成就及創新工作,旨在成為有志改變社會的人們的指路明燈。基金會憑藉其堅定不移的信念,將繼續激勵並提拔新一代的科學家及創新人才,為人類謀福祉。

202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將於11月12日舉行,今年將有自2020年至2023年度合共四屆的得獎學者來港接受獎項,實屬難得。翌日將由香港三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主辦三場分別關於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及數學科學獎的講座,安排「邵逸夫獎」得主與學生及公眾對談。為鼓勵公眾對「邵逸夫獎」的認識及加強普羅大眾對科學的連繫,「邵逸夫獎」每年均會於香港科學館舉行專題展覽,深入淺出地介紹當屆得獎學者及相關的科學知識,展期由11月10日至明年1月10日,歡迎市民一同探索頂尖科學家的研究之旅。

楊教授指出,香港學生對於長時間的研究項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時須打好基礎。
楊教授指出,香港學生對於長時間的研究項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時須打好基礎。

(資料由客戶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