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昂然踏入20周年 杨纲凯教授望奖项持续推动科学普及

2023-11-06 09:00

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及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教授回顾20年来奖项如何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及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教授回顾20年来奖项如何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邵逸夫奖」按照富有远见的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之意愿而设,于2002年成立,并在2004年首届颁发。邵逸夫先生深信知识的力量,确认科学家在致力揭开自然奥秘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理解他们的不懈努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今年奖项昂然踏入20周年,本文专访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及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教授,回顾历年的选拔过程,以及奖项如何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20年来,「邵逸夫奖」得奖者均从事于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或数学科学领域,在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或应用上有杰出贡献,或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领域有卓越之成就,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评审的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丰富人类精神文明。

杨纲凯教授
杨纲凯教授

 

评审严谨 比诺贝尔奖更具前瞻性

对一般人而言,20年的变迁可能甚多,但在科学领域,杨教授认为,20年就如一瞬间:「科学研究项目需时动辄20至30年,奖项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并不苛求要立竿见影,目标多年来一如既往,期望可激励并提拔新一代的科学家及创新人才,为人类谋福祉。」

时至今日,「邵逸夫奖」已表彰超过100位在各自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杰出人士,当中不少人随后获颁其他国际知名奖项。坊间有说「邵逸夫奖」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杨教授指出,确有不少得奖者是先获「邵逸夫奖」嘉许,随后再获诺贝尔奖青睐:「可见『邵逸夫奖』评审会的结果有前瞻性!与其他学术研究奖不同,『邵逸夫奖』的评选委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基准甚高,评选结果极具代表性。」

据知,「邵逸夫奖」评审会由一位主席、一位副主席和三位委员组成。评审会之下,设有每奖项一个遴选委员会,由一位主席及多名委员组成,负责评选各奖项的提名。遴选委员会主席为评审会当然委员。评审会负责监督各遴选委员会,以及审核由遴选委员会每年建议的「邵逸夫奖」得奖候选人名单,以向理事会推荐得奖者。杨教授指出,遴选委员的高水平,足以反映得奖者的代表性。经过如此精密的过程,以及提名不计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原则,令「邵逸夫奖」成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奖——已有16名得奖者是先获颁「邵逸夫奖」后再获颁诺贝尔奖。

杨教授认为,提名不计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原则,令「邵逸夫奖」成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奖。
杨教授认为,提名不计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原则,令「邵逸夫奖」成为全球最具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奖。

 

仪器进步 带动科研屡现突破

近20年科技大大进步,科学领域的发展亦有因而大幅前进,杨教授认为:「仪器进步有助带动科研的突破,如天文摄影机可以拍到更远、更清晰的影象。以2016年天文学奖为例,三名物理学者凭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侦测到两个黑洞合并时发出的重力波,为人类探究宇宙打开新的『窗口』。现时知道常规物质,例如原子等占整个宇宙组成部分只有4%,有96%是人类未知,这个结果,也倚赖不同的新颖量度技术和仪器。」

杨教授指出,因科技急速进步而资讯来得又快又多,加上学习风气改变,年轻一代的兴趣及前景更多元化,香港学生必须更加努力,对于长时间的研究项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时须打好基础。而邵逸夫奖基金会与多所本地及国际著名大学和机构合作,期望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讲座、公开讨论、展览等,积极推动科学知识普及,并培育具革新和创造力的科研新力量。

持续推动 科学卓越成就及创新

邵逸夫奖基金会致力实现邵逸夫先生的愿景,持续推动卓越成就及创新工作,旨在成为有志改变社会的人们的指路明灯。基金会凭藉其坚定不移的信念,将继续激励并提拔新一代的科学家及创新人才,为人类谋福祉。

2023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将于11月12日举行,今年将有自2020年至2023年度合共四届的得奖学者来港接受奖项,实属难得。翌日将由香港三间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主办三场分别关于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以及数学科学奖的讲座,安排「邵逸夫奖」得主与学生及公众对谈。为鼓励公众对「邵逸夫奖」的认识及加强普罗大众对科学的连系,「邵逸夫奖」每年均会于香港科学馆举行专题展览,深入浅出地介绍当届得奖学者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展期由11月10日至明年1月10日,欢迎市民一同探索顶尖科学家的研究之旅。

杨教授指出,香港学生对于长时间的研究项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时须打好基础。
杨教授指出,香港学生对于长时间的研究项目要多加耐性,年青时须打好基础。

(资料由客户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