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研GeoAI平台 實時監察蚊患 16地區設智能滅蚊燈系統

2023-10-25 06:30

嶺大獲政府資助300萬元研發GeoAI平台,提供各區的實時蚊患風險指數,以及預報未來3天的情況。 盧嘉潁攝
嶺大獲政府資助300萬元研發GeoAI平台,提供各區的實時蚊患風險指數,以及預報未來3天的情況。 盧嘉潁攝

蚊蟲容易傳播疾病,部分更會致命。嶺南大學科學教研組獲政府資助逾300萬元,成功研發「地理空間人工智能(GeoAI)平台」,讓市民及物業管理部門實時監察所處地區的蚊患風險,盡早作出防範措施。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出爐,負責研究項目的學者期望,當局縮短採用科研項目的行政程序,加快在社區大範圍應用。

記者 盧嘉潁


嶺大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逾300萬元研發的GeoAI平台,提供本港各區實時及預測未來3天的蚊患風險指數。團隊去年9月起,在16個地區設置自主研發的智能滅蚊燈系統,分析蚊蟲數量、氣象數據、由食物及環境衞生署提供的誘蚊器指數等,生成「蚊患風險指數」及「蚊患風險地圖」,市民瀏覽平台網站可取得有關資訊,避免前往蚊患嚴重的地區,物業管理部門亦可按風險程度,進行滅蚊工作。


與食環署監察系統互補

目前智能滅蚊燈系統主要設在九龍東,遍布公私營屋苑、休憩公園、學校、建築工地等。負責研究項目的嶺大科學教研組主任王沛欣指,從去年至今年夏季的分析數據可見,屯門區的公園因近水及植被較多,蚊患情況最嚴重,其次為村屋及部分屋苑,「個別學校不關心蚊而是關心蠓,他們稱很多學生被蠓咬得很厲害,系統亦會進行監測。」
  
食環署現於64個監測點設置俗稱「蚊杯」的誘蚊器,集中監察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惟公布數據需時兩周至1個月。王沛欣表示,GeoAI平台與政府監察系統互補,「香港會咬人的蚊種頗多,系統收集所有蚊蟲的出沒指數,比政府更仔細。」不少物業管理部門向她表示,根據預測系統數據加強滅蚊工作,成功在舉辦戶外活動時減少蚊蟲滋生。
  
王沛欣表示,正計劃於郊區、公廁範圍等蚊患黑點,以及中上環、灣仔等人口密度高的地區設置智能滅蚊燈,並進一步增至100個,收集更多環境數據建立大數據庫,作更全面的分析及提升預測準確度。平台目前處於免費試用階段,她料2至3年後能全面推出市場,屆時將對物業管理部門及商業機構收費。


料最快兩年後推出市場


另外,特首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第2份《施政報告》,王沛欣認為,當局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大學科研,期望能縮短採用科研項目的行政程序,加快於社區大範圍應用,「政府部門願意提供資金支援科研項目發展,但落實應用則要較長時間,起碼1年,始終有很多關要過。」
  
王沛欣參與另一項有關智慧交通的研究項目,亦取得政府資助,將針對東九龍的塞車問題,提出交通管制建議。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