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發展AI大數據 助改善大眾健康

2023-10-20 11:47

劉澤星表示,新教研大樓落成後,會增添虛擬實境和遙距交流等設備。圖為大樓概念圖。
劉澤星表示,新教研大樓落成後,會增添虛擬實境和遙距交流等設備。圖為大樓概念圖。

科技發展革新生活模式,人工智能(AI)取代不少人類的工作,大數據推動學術研究發展。港大醫學院暫任院長劉澤星在專訪中亦表示,兩者在未來的醫學發展扮演重要角色,認為通過分析不同生活模式,有助改善大眾健康;醫生亦可通過兩者分析病人身體變化,幫助診斷。他又透露在2028年落成的新教研大樓,將會引入更多虛擬實境(VR)和遙距交流設施。

參考新聞:61尖子選擇港大「傑出醫科學人」途徑 盼助醫學院儲才 暫任院長劉澤星:中西醫跨科交流 讓醫科生參與課程發展

 

港大醫學院早前獲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捐贈3000萬元發展AI醫學教育,包括通過生成式AI技術模擬更真實的病況,以及訓練學生採集病史、臨床推理和人際交往技巧等。劉澤星形容AI和大數據是現時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未來亦會有更多課程讓學生學習分析數據,從大數據的概念開始、收集數據方法異同和分析、計算等。醫學院去年開辦的生物訊息學學士課程,讓學生學習分析各種人體相關數據,「希望讓學生跟上發展潮流」。


新教研樓引入VR遙距交流

他指大數據在醫學大有用途,舉例可分析生活模式,改善大眾健康,「譬如收集幾千人的膳食紀錄,可以分析到哪些飲食習慣,有機會導致或防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除了預防疾病,劉澤星指斷症時醫生亦可運用大數據幫助,例如可借助AI等技術,分析大量放射影像,找出患病病人和辨識病情,甚至可通過分析病人用藥後的造影,辨識藥物是否有效。劉澤星指,人體細胞成千上萬,各人細胞特徵,亦可通過收集大數據發展「個人化醫療」。

因應學生人數增長和發展需要,港大醫學院將在沙宣道附近、鄰近心光學校的一段綠化帶興建新教研大樓,料2027至28年落成。劉澤星透露,新大樓會加入更多科技元素,包括虛擬實境技術的設施,以及模擬病房、模擬病人和模擬手術室等設備。他又透露,有意在新大樓增設遙距交流設備,讓學生即使身處課室,仍可與醫院或海外醫學院交流,「譬如有些教師在醫院做手術,學生可否通過網絡觀看手術過程等。」

記者:蔡健行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