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溢欣 - 穿搭|中新學林

2023-10-04 16:00

小時候常以年長而穿搭得宜的人為觀察對象,覺得他們舉手投足就是瀟灑和不羈。有一段時間,街頭文化大行其道,潮流興起銀器,男的穿起加大碼的寬袖上衣,頸鏈粗長奪目,手指戴上銀戒,指環粗大有飾紋。也許因為年少,盲目地愛上這樣的狂野。後來覺得這樣的打扮與自己不太相配,穿搭路線與曾經的「喜歡」漸行漸遠。

進了社會工作後,對潮流時尚多了探知,又重新認識當年曾經仰慕的文化。發現它的粗獷和叛逆,了解它的起源與意涵。久而久之,燃點了內心曾經的渴求和喜歡。在街頭與奢華之間,嘗試找到了折衷,提問自己是否可以戴上粗的銀製手鏈,也因此多次走進了Chrome Hearts,一心想擁有十字雕飾的標誌性戒指。但試了上手,對鏡一照,總是覺得怪怪的。

原來自己以為合適的路,終究還是不適合。穿衣風格可以多樣化,但畢竟無法勉強。能夠看着別人自如地走上一條自己不適合的路,才是人生的常態。那麼,如何飾演旁觀者的角色,如何安於自己的道路,就是進一步應該思考的命題。然後我想起老師寫過的話,他說「此路不通」不過是告訴我們,也就是只有一條路不通,其他的路依然很多,依然有待你嘗試和探索。

你也許在很多學習的挫折里,有過一個念頭:讀書也許不適合你吧。此路不通,當然可以昂首離開,你沒有對不起誰,你只需要向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我依然感恩,我對曾經的衣着風格有過迷戀、有過疏離、有過認知、有過嘗試。盲目地愛上可以是沒有原因,但疏離是為了更冷靜的觀看和審視,認知是為了更理智的了解和辨識,而嘗試,卻是單純地心有不甘。

你們都有權找上自己的路。但放棄原道之前,謹記要懷有不甘。只有不甘,然後嘗試,才有結論和重新的可能。餘下的時間,懷抱不甘,吸一口氣,奮力與時光抗衡,上天會給你最好的回應。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0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林溢欣 - 亡|中新學林

林溢欣 - 學好中文|中新學林

林溢欣 - 領先|中新學林

林溢欣 - 開學日|中新學林

林溢欣 - 付出與收穫之後|中新學林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