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中作樂|廣東歌再起風雲
2022-05-20 12:49
兒子考完試,天天「賦閒」在家,朝早睡懶覺,打機到深夜,吃喝弄貓度日。如此「hea」,我任由他,畢竟大戰過後,需要休養生息一番,人生必經階段也。
某天早上未起牀,朦朧中聽見有人唱歌,很高音,聽不到唱甚麼,輾轉又入夢。梳洗時問兒子:「剛才你唱歌?」他說是。「甚麼歌?」他說:「張敬軒的《賽勒斯的愛》。」噢!很新的歌,未聽過。奇怪的是,往日他只會唱英文歌和國語歌,很少唱廣東歌,而且只會在沖涼時才高歌,不過為免他嫌我煩,不再追問。
某個周日晚上,我在客廳看電視,「浴室歌王」又開show。可能丁方狹小的浴室特別有共鳴,今次聽得清清楚楚,他唱的是張天賦的《記憶棉》。正巧那時,電視播出一個關於「港樂」的節目《聲生不息》,我一看便投入,每星期都追看,慢慢感覺廣東歌的熱潮已經再起。加上近年男團MIRROR和一班聲夢歌手冒出頭,難怪像我兒子這種年紀的年輕人,都關注起廣東歌來。
「再起」的意思,就是之前「跌低」。沒有人會否認廣東歌甚至香港樂壇,近十多年確實墮入深谷。絕大部分香港人從小聽廣東歌聽到大,以我自己的聽歌歷史來劃分,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電視劇主題曲開始入坑,然後陸續出現吸引一大群「粉絲」的紅歌星,例如許冠傑、林子祥、溫拿等,跟着是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再來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的「四大天王」時代達到高峰;可是踏入千禧年,容祖兒、陳奕迅竄紅之後,香港樂壇便無以為繼。連我這個老歌迷都走去聽K-Pop,可知情況有多嚴峻。
《聲生不息》由中港電視台合作攝製,一方面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一方面讓觀眾重溫「港樂」的輝煌歷史,甚有意思。關於廣東歌,下次再詳談。
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5月20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