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研智慧導行杖 助視障者辨物引路

2022-05-10 11:08

視障人士獨自出行易遇不便,加入輔助功能的「盲公竹」便應運而生。職業訓練局專業教育學院(IVE)的跨學科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技術,研發出可助視障人士探測障礙物和地形的「智慧導行杖」(iStick),比起坊間同類產品更能分辨具體障礙物,以提示視障人士。有視障人士試用後,認為這個發明實用,團隊進一步改良後,會探討與支援視障人士團體合作。 記者 李咏潼

「iStick」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傳感器等科技,配合新開發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視障人士張女士(右二)試用後認為手杖功能實用。 職訓局提供
「iStick」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傳感器等科技,配合新開發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視障人士張女士(右二)試用後認為手杖功能實用。 職訓局提供

 

看外觀,「iStick」與一般視障人士手杖相似,手柄處加上指標器、血氧濃度感應器和喇叭,下半部配有攝像鏡頭及雷達感應器。使用時,鏡頭偵測到前面約五十厘米處的物品後,影像會傳送到AI分析系統,即時辨認後發出廣東話語音通知,分辨前方偵測到的障礙物種類,提醒視障人士注意。雷達感應器探測到的路面斜度情況,會通過轉動指標器,直接傳送到用家手指觸感,得知前方路況。


跨學科團隊合作

負責設計和研發的IVE電腦及電子工程高級文憑學生陳匡正和顏百堅,在醫療保健高級文憑學生張靜芙和莊嘉盈的建議下,增加測量用家血氧含量和脈搏、探測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功能,透過物聯網技術,將數據和定位發送至配對的手機應用程式,可通知視障人士親屬。當「iStick」掉落在地時,亦會即時發出提示聲和燈光,方便視障人士拾回。

團隊前後花約一年時間,以約一千元成本研發出「iStick」,其後交由醫療保健高級文憑的同學,邀請數名視障人士使用。其中張女士試用後,認為「iStick」雖然較一般手杖稍重,但因感應地形毋須提起杖尖「點地」,使用上未算費力,獨自外出時實用方便,「我喜歡它用說話提示前方遇到甚麼障礙物的功能。」她亦向研發團隊提供意見,使「iStick」改良語音語氣、掉落在地的提示聲等。

「iStick」可測量用家血氧含量和脈搏,數據可發送至配對的手機應用程式中顯示。職訓局提供
「iStick」可測量用家血氧含量和脈搏,數據可發送至配對的手機應用程式中顯示。職訓局提供


實測意見作改良

陳匡正指,「iStick」目前設計未能摺疊,加上電子零件後重量約五百克,充滿電後可連續使用約八小時,「我們會繼續改良,務求令重量更輕些、可以摺疊和防水。」顏百堅則稱,AI目前能辨識一百種不同障礙物,例如枱凳、紙箱、手推車和垃圾桶等,準確率逾五成,「辨識物品毋須百分百準確率,否則系統就只能認準一個物品,所以在區別不同障礙物的用途下,達到百分之五十,算是相當高準確率。」他續指,未來亦會訓練AI,在不同環境下辨認更多不同種類障礙物。

「iStick」去年曾獲「青年科技專才展覽及比賽」專上教育組亞軍,以及中電最佳發明獎。負責指導的青年學院(薄扶林)設計及資訊科技組主管余紫達指,坊間雖有以無綫射頻或超聲波探測技術製成的同類產品,但「iStick」使用AI圖像分析技術,能具體分辨出障礙物種類並發聲告知、物聯網技術連接手機應用程式等,均是優勝之處。

團隊進一步會探討與支援視障人士團體合作,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