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語|疫下自娛的藝術

2022-03-11 13:03

「幾時先可以出街呀?」近日不少人都因為長期留家抗疫,忍不住大發牢騷。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確診人數幾何級數增加,港大醫學院團隊更推算高峰期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可能超過十八萬宗,預料疫情將持續到四月底,屆時全港五成八人曾染疫,也就是每一點七人就有一個「中招」。

疫情肆虐影響身心健康,除了擔心自己和身邊人感染外,長期被困家中不能外出,每日與家人「困獸鬥」,更易增加彼此摩擦;再加上表列處所如戲院、健身室等都需要關閉,令不少原本習慣多姿多采生活的港人,情緒跌至谷底,面臨情緒爆發的臨界點。去年底一份「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指出,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處於不及格水平,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疫情嚴峻是個人改變不了的事實,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以切實行動對抗疫情,使「全民抗疫」不再只是一句口號。有「唔悶得」的同事與筆者分享網上各式各樣的自娛方法,好似西班牙有一對父女每天外出掉垃圾時都會盛裝打扮成不同卡通角色,為苦悶的抗疫生活帶來一點歡樂;亦有台東資深鳥友因防疫不能出門拍鳥,為了解悶開始動手雕刻小鳥並上載至社交平台,網友大讚他是「被耽誤的雕刻師」,也開啟了他的雕刻人生。

其實用甚麼解悶方法只是個起點,我們可以進一步積極思考怎樣運用這些「多了」的時間。「你有沒有甚麼興趣或想做的事是因為平時工作繁忙而未能做?」過去兩年的疫情反反覆覆,政府不時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多個月禁止晚市堂食,令平時甚少入廚的人,因多了時間留家抗疫,又擔心外出用膳的安全性,開始上網找食譜學做菜,由簡單的烚菜、炒蛋,慢慢升級到家常小菜,更變成喜歡下廚。禁晚市竟孕育了不少疫下「廚神」。

兩年的抗疫歷程,逼迫大家學習以科技打破空間限制,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維持日常的公事運作。其實除了工作外,我們也可以利用不同視訊軟件與朋友遙距會面,那怕只是對着鏡頭,也可以各自拿着酒杯聊天。如何運用時間,決定權從來在自己手中。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1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疫下自娛的藝術〉。


延伸閱讀:

教育專欄|疫情持續 社區靠自救 
 
讓世界讀懂中國文化 
 
北京冬奧|中華文明的內化和外溢 

港專畢業禮 校長陳卓禧借故事 籲畢業生努力追夢 
 
教育界擔心國安法?港專校長陳卓禧:不用驚 法治在大廳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