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薪火相傳

2022-01-20 15:47

去年十二月底與陶友吃晚飯,飯後被告知:「陳生走了。」陳生就是陳錦成先生,是我們「理工陶藝課程」的大師兄,與李慧嫻、盧瑋莉及黃炳光等前輩同屆,為首屆(1981-83年度)畢業生。我們愛稱他陳Sir,一九九六年他創立「自得窰」。我們開始稔熟,自始到窰室的天台進行「樂燒」。陳Sir自行搭建的陶窰,吸引大批「發燒友」前來學習,工作室後來搬進火炭工業區。約二○○○年,他申請了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以流動的「樂燒窰」前往全港學校巡迴試煉。

某年暑假,陶藝班同學說結伴到松嶺探「陳經理」。陳Sir擔任匡智會松嶺陶藝室的顧問多年,當時兼任營運經理,仍一邊主持自己的窰室。又數年,聽他將移民北美。臨別,他邀約我們到赤坭坪村的家吃飯。飯後到天台乘涼,他解說吐露港的海風傍晚會吹向內陸,還介紹自己種植的香草,似對故居依依不捨。

陳Sir赴美後,仍遙距主持陶室。他留美時間不長,因病回港就醫,重當窰主。二○一七年,我們幾位陶藝班的同學辦展覽,相約到「自得窰」做「樂燒」,便與陳Sir重聚。嗣後,我與幾位「發燒友」定期邀陶友到窰室做「樂燒」,或用「氣窰」做「還原燒」。每次陶友到場,均圍着陳Sir請益,又看他示範拉坯。陳Sir經常鼓勵我們:做陶的,要傳承,不要「收埋收埋」,建議大家多交流。他以身作則,那種豁達、無私,實是少見。這幾年,陳Sir的身體狀況欠佳,多次進出醫院。精神稍佳時,他便說要回陶室製陶,陳太一直陪伴在側,替他的陶件雕刻或打點窰室雜務。去年十二月初,我印製了藏書票作聖誕賀卡,他收到電子版本時十分欣賞,且請我留張實體的給他。

一月初到窰室時,見陳太坐在平常的位置做着雕刻,旁邊的拉坯位置卻空着。當我靠近時,她含淚輕聲說:「陳Sir離去前仍惦念陶室,希望能繼續營運下去,直至沒有人前來……」我連忙安慰她,窰室那麼熱鬧,弟子眾多,定能繼承陳Sir遺願。我未能送出賀卡,陳錦成兄卻留給我們薪火相傳的精神。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朱啟文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和輕度智障兒童學校榮休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20日教育版專欄「 學與教」,原文標題為〈薪火相傳〉。


延伸閱讀:

為何要讀藝術史? 教大講師:讓人學懂謙虛和感恩

由STEM變STEAM 以藝術教育加強創意

視藝師語|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2021

視藝師語|黎明從藝82載展覽後記

視藝師語|視藝回到從前談理想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