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亂世下的三點想法

2022-03-07 12:29

疫情尚未見頂,香港人活在恐懼之中,空氣中除了病毒,還有死氣沉沉的氣息。記憶中沒有見過街上行人疏落如此,先是晚上街燈亮起,但最繁忙的路段依然人煙稀少。搶藥、搶快速檢測包、搶糧,港人疲於奔命。放眼海外,烏俄形勢急轉直下,曾經以為打仗遙不可及,但原來經過網絡、新聞的照片、影像推送,一切血腥近在咫尺。二○二二年才剛開始,「和平」、「健康」兩個最平凡不過的祝願,竟然開始動搖。這段時間很多學生問我,這樣的時局應該如何自處,我想了又想,歸納數點與大家分享:

一、保持求真的精神。資訊愈發達,訊息愈多虛偽不實。關於甚麼藥可治病,關於病毒如何傳播,這段日子以來耳聞目見太多矛盾的資訊。但看見「矛盾」其實是好事,因為證明自身有廣泛的閱讀。所以,要先有廣泛資訊,出現「矛盾」,再進行比較核實,最後才能有真實的結果。時局亂,必先耳清目明,除了自己生活好過之外,還不必為世界再添煩添亂。

二、保持求學的態度。亂世之中,更加要多讀書。戰爭背後,是兩個有待釐清的文化、歷史問題,其中關於帝國、極權等討論,亦至關重要。讀得愈多,愈能理解所有事物發展的脈絡,不是單純一句「因為權力」、「因為面子」,背後有更多的命題值得考量。例如烏克蘭歷史,可讀《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當年日本侵華,南京告急,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工業學校內遷重慶,聯合辦學、師資共享,學者依然輩出。可見亂世之中,學術斷不能止。

三、想想別人的心態。考評局中文卷二曾問及「想想別人」,時局未明,更加要盡己所及,對身邊人伸出援手,同時學懂寬懷待人。「想想」,即是有此念頭,人一有此念,則心不易有怨懟,已屬難得。但如在「想想」之外,還能有所行動,推己及人,「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蠟燭」,為人燃點光明,則更難能可貴、更應該需要掌聲、更需要予以肯定。

我依然相信所有壞事都有完結的一天。視乎如何定義,也視乎自己心態。同舟人,互相諒解、扶持,願我們走到最後,依然平安快樂如初。

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亂世下的三點想法〉。


延伸閱讀:

教育專欄|魚你同行 
 
教育專欄|人生的「不可能」 

取捨之間 
 
疫情影響部署 林溢欣:我的人生注定與運氣擦肩而過 

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幼承庭訓(下)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