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天宮課堂」開講! 耀中聯同多間學校參與「天地互動」科學實驗

2021-12-10 18:01

香港區約有300名香港師生參與是次活動
香港區約有300名香港師生參與是次活動

由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國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辦的「天宮課堂」昨日下午圓滿舉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及葉光富於12月9日化身太空教師,首次於「天宮」空間站向全國學生展開太空授課。在約一小時的授課中,「航天三雄」先後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耀中的學生代表更與其他學生一起,在會場內與航天員即場「天地互動」。

「天宮課堂」全程現場直播
「天宮課堂」全程現場直播

 

今次的太空授課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在北京的中國科技館設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縣、香港及澳門設四個分課堂,超過1,400名中小學生與航天員實時互動。其中在香港區約有300名香港師生參與,包括十位來自耀中國際學校的學生代表,當中約100名學生可與航天員天地同步進行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親身見證及對比相同實驗在太空和地面操作的「天地差異」。

超過1,400名中小學生與航天員實時互動交流
超過1,400名中小學生與航天員實時互動交流

 

作為香港唯一一所被選中參與是次活動的國際學校,耀中不少學生對這項對意義重大的盛事滿懷期待,各校區悉心安排,按天宮課堂的內容展開相關實驗,並安排學生觀看直播,透過別開生面方式加深學生對載人航天及科學實驗的了解。

耀中學生代表溫一然及汪善娜參與天宮課堂的同步實驗,她們對有機會與身在太空的航天員進行交流與學習的經歷十分難忘。天宮課堂讓溫一然感到非常震撼,她認為每次科學活動前的充分準備以及在活動期間向專業人士好奇發問的質量,最能讓一眾同學得益。

溫一然與汪善娜參與天宮課堂的同步實驗
溫一然與汪善娜參與天宮課堂的同步實驗

 

一然稱:「我報考了清華大學的數理類科目,並希望未來能夠在清華的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中就讀。這不僅僅是因為我的愛好,我也很期望將來能為祖國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一然又感激學校給予了她一個平台去創立數學社和天文社,並帶領學弟學妹深入探討課外的數學與科學知識,延展大家對科學的熱愛。這正好吻合耀中「與科技結盟」的校訓。

溫一然正接受央視的採訪
溫一然正接受央視的採訪

 

而來自德國的汪善娜,於耀中就讀超過十年,受東西文化及雙語教學的培育,能操流利的普通話,體現香港的多元文化,於現場更以普通話接受訪問。她覺得「天宮課堂」的實驗充滿趣味。她讚揚耀中有很多與科學有關的項目,透過參與學校的多項實驗,成功點燃她對科學的興趣。善娜會鼓勵其他同學到訪科學館等,以學習更多太空知識。

另一位學生代表張逸希一直關注中國空間站建設、航天員能在太空長時間逗留等消息,並認為這些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能讓大眾發掘更多未知。他曾代表耀中參與多項科學活動,包括於9月參與「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天宮展開「天地對話」,以及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於11月透過全息投影技術,在耀中校園主講「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講座。他堅定地表示,三項盛事都是中國太空科技進步的象徵。
 

張逸希和來自德國的汪善娜正接受媒體採訪
張逸希和來自德國的汪善娜正接受媒體採訪

 

就讀七年級楊竣凱表示:「我覺得這個活動是非常新奇有創意的,能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對科學探索和宇宙航空的興趣和熱情,並向我們展示太空的奧妙和科學的樂趣,以及在太空上做實驗和生活與地球上有多麼不同。這次活動讓我對於科學的興趣激增,尤其是物理學和宇宙學。」

陪同學生代表出席天宮課堂的香港耀中中學部華籍校長施燕紅女士表示,學校希望通過各種活動持續激發學生對於科學的興趣,以及更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她表示:「學校各年級老師亦善用這個機會,在相關的項目學習上結合『天宮課堂』話題,與同學進行各種可行的實驗,發掘科學的樂趣。」
 

施校長與參與本次地面課堂的耀中全體學生代表
施校長與參與本次地面課堂的耀中全體學生代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