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生涯規劃 從小做起

2021-10-19 10:54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過往工作中曾聽過不少人將生涯規劃着眼於「規劃」一詞,造成不少的誤解,認為生涯規劃是將學生過早定型。但實際上,生涯規劃並非將學生及早定型,亦不應只視為升學及就業的工具。反而,生涯規劃教育應是培育學生「適應未來」,通過不同的介入手法,促進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個人性向及價值觀,發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亦需要培育「通過多元路徑達至目標」的思維模式,為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地付諸實行。

生涯規劃教育應從小開始。在過住的工作發現,有些中學生由於對自己認識、探索經歷不足及對經歷缺乏反思,而導致他們在作出生涯抉擇時會出現「唔清楚」及「無所謂」的情況。要作出知情的生涯選擇(Informed Choice),學生需要宏觀地考量不同因素,包括興趣、能力、價值觀、行業前景、工作性質及學科內容等等。這些因素不能於一時三刻下發現,反而是需要通過深入「探索」、「經歷」及「反思」才能夠發掘出來。

生涯發展理論亦指出各年齡層的生涯發展需要,亦奠定了各階段的介入方向。在小學階段,學生應是通過參與多元的生涯發展相關體驗活動,點燃學生的興趣,認識自己的喜惡,激發夢想,建立能力感,為未來作好準備。到了初中,學生可以逐漸深化興趣。當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到高中時開始聚焦,重點探索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及制定初步的生涯行動計畫,做自己人生的經理人。

培育學生「適應未來」不應紙上談兵。既然生涯規劃不應過早定型,所以小學的生涯規劃介入亦不適合側重於依賴量化工具來介定學生的生涯興趣,反而更重要的是有系統地給予學生興趣體驗及發展機會,讓他們初步了解自己的喜惡,從而認識自己的能力、價值觀和抱負。另外,生涯適應能力是需要有「經歷」及「反思」才能夠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感受到及理解到。故此在推動高小生涯規劃時可考慮使用更多的體驗式學習活動。

電郵:[email protected]

彭樂謙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資深學校輔導員及註冊教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19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