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試】通識日常‧「今日香港」以外重點議題

2021-04-15 11:05

前三篇(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均從生活素質向度提出一些二○二一年文憑試有機會考問的題目,其中較集中在「今日香港」單元;以下將按其餘五個單元提出一些較具探究性或爭議性的議題,提醒考生可多加了解當中的知識、概念、理論等。

單元一:家長管教模式、人際關係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在早年的試題較少設問,反而近年考問的比例較高,例如二○二○年卷一第一題直接考問某項行為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二○一九年卷二第三題亦是直接考問參與粉絲團體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因此,考生在溫習單元一,先要了解有哪些個人成長的分析向度,例如健康、生活技能、自尊、價值觀等。

觀乎歷屆試題,考生可以多加留意課程中較少考問的恒常議題,其中「人際關係」考問的比例遠遠少於「個人成長」部分,家長管教模式、港孩、隱蔽青年等議題均未曾在歷屆試題中出現,建議可了解相應的理論、成因、影響、政策和建議等;另外,青少年戀愛觀念雖然感覺上較為冷門,但是畢竟坊間一直都有相應的研究調查,加上速食愛情、援交、婚前性行為、早戀等議題更可延展到「今日香港」單元,跨單元考問香港人的晚婚、少生、不婚等社會現象,考生都可略加了解。

單元三:中國的社會及經濟改革、綜合國力發展

二○二○年文憑試卷二第二題考問「國進民退」這種具體國策議題,有可能不少人會估計二○二一年會出現類似的國策議題,深入地了解一些具體國策。然而,筆者認為除非考生對國情有充分的認識,否則並不值得花費太多時間了解具體國策,反而可以從宏觀視角了解國家發展。

實際上,在卷一出現的單元三題目,多數圍繞中國的社會狀況和相應改革,例如三農問題、城鄉差距、城鎮化等,故此,建議考生可以多加了解尚未出現在歷屆試題的社會狀況,例如新三座大山、文物保育等;同時,經濟面對的下行壓力和國家轉型策略也有考問機會,應了解何謂中等收入陷阱、缺芯少核、微笑曲綫、中國製造2025、經濟結構升級和轉型等概念,以便應付涉及中國經濟的議題。

另一方面,雖然二○一九年卷一問過孔子學院與中國影響力的關係,但考慮到中國近年積極參與外交事務,所以中國在不同國際組織的角色都可以略加了解。

單元四、五、六:跨境傳染病、全球暖化

綜合「全球化」、「公共衞生」、「能源科技與環境」這三個單元在歷屆試題的設計,可以綜合出兩個值得留意的議題。其一是跨境傳染病的傳播,相信全球人類都不會否認二○二○年的關鍵詞是「疫情」。在全球化的情景下,無論是疫情的成因、影響和應對均能夠設計相應題目,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若然議題出現在卷二,多數不會囿於新冠肺炎,有可能涉及不同傳染疾病,亦有可能是宏觀地涉及公共衞生。

除了跨境傳染病,全球暖化的影響和應對也有機會出現在今屆試題;歷屆試題只有在二○一五年卷一第三題略有關係,從未直接考問關於全球暖化的議題,所以考生可以多加留意。另外,單單就「全球化」單元而言,考生必須熟讀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兩大主題的特徵、概念和事例,因為無論考問任何議題,但凡涉及全球化情景,兩個主題的知識都應該可以應用到。

關於議題的備戰部分,就以此篇作結。近一年業界有種說法是「仍未完結的議題不應教授或考問」,事實上,若然以此說法作為天條去預估議題,師生們不難發現根本沒有議題合乎這個說法,畢竟所謂「完結」並沒有定義,所以建議教師仍然應該以「探究性」和「爭議性」兩點去建議學生選擇優先溫習的議題。(六之四)

羅恒威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通識教育科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