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學習】無邊界的「視藝室」

2021-03-25 10:27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朋友問筆者,究竟在網上授課的視藝堂,會做些甚麼?學生在家中是不是要「開壇」繪畫?在籌劃網上課堂的時候,筆者也有考慮,在家中和學校上的視藝堂,究竟有甚麼差別。有甚麼元素是家中才有,而在課室反而是較難做到的呢?在這裏,跟大家分享兩個教學單元。

第一個是運用家中的物件,製作A至Z共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學生需要在家中觀察、選取合適的現成物進行創作,並根據字母形狀和物件不同的角度而組合。開始的時候,同學都會說家中沒有任何做手工的材料。但試問,空無一物的家居才是罕見的吧?即使同學強調甚麼都沒有,我們至少也有自己這個人,我們都有手指,手指亦可作為字母創作的素材。

筆者鼓勵同學先在家中閒逛五至十分鐘,仔細觀察客廳、廚房、睡房、洗手間、抽屜、衣櫃等有甚麼可以用來創作的材料。若果在視藝室創作,大家用的材料都相若,反而在家中進行這項個人化的創作,會使作品更多元。學生亦能藉探索家中有甚麼物件,進而思考,為甚麼他們會存在?又或會從翻箱倒籠的某個瞬間牽動他們的回憶。這二十六個字母,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一組設計。

第二個單元是在家中的窗子或居住的地區觀察天空,並拍照一張,然後運用手機作小量加工而產生聯想。若在學校進行此教學活動,學生多數是當天在學校附近拍照應付,但在家創作就會見到更多不一樣角度和前景的照片。同學的作品天馬行空,當中的聯想不禁令人會心微笑,如輕鬆的生活小品,為活在疫情下長期受社交距離限制的大家,帶來正面的影響和互動。筆者亦以此作為延伸,讓同學運用網上的免費設計軟件,將作品加工成為正向宣傳單張。藝術學與教的特質不止是藝術創作和技巧,還涉及欣賞者的回應。

筆者一直深信,藝術離不開生活,我們每人都有創作的權利和能力,不是只有繪畫天分的學生才可以做好藝術和欣賞藝術。具有生活經歷和體驗的作品也有靈魂和靈性,同樣能觸動人心。視藝室、家居和周遭的環境,都可以成為隨時創作的藝術空間。電郵:[email protected]

葉煥鈴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副會長、聖若瑟書院視覺藝術科科主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3月25日教育版專欄「 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