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讚賞信與投訴信

2021-01-12 16:21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單純從字面上看大家應該都會明白其中意思。應用於人類身上,當我們受到鼓勵與讚揚,愉悅的感覺會為大家帶來不同程度的動力,會讓人希望更進一步,表現得愈來愈好,做到良性循環的效果。相反亦然,一個人的不愉快感覺或經歷,同時亦會令人放慢腳步,甚至因缺乏信心關係,而影響下一次的表現,相信在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大家都應該屢見不鮮。

作為教育工作者,由於工作性質屬育人的關係,每天都要好好想辦法以生命影響生命。作為最前綫的老師,在課室內或視像世界裏,我們每分每秒除了是在灌輸知識外,亦是在身教言教,如果老師經常都以讚賞及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相信在潛移默化的效應下,學生多多少少都會感受到那種正能量,在學習上會繼續努力向上,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回饋。在與同學相處上,亦會模仿老師,好像在最近的視像課堂內,學生亦多了對同學「給Like」及認同。時代改變了,從前老師聯絡家長,十居其九都不會是好事,不是投訴便是希望家長能多留意子女的行為並著其改善。但現在老師們都會不時主動致電聯絡家長,例如進行愛心熱綫、陽光電話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透過更直接的溝通與讚賞,讓家長及學生感受到那種正向的力量,為學童注入更大的動力,做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反之亦然,這些年來,學校接獲家長的讚賞信與投訴信,很多時候都會交由校長及副校長處理,筆者在學校其中一個職責便是處理家長的查詢。每當接獲投訴信件,第一時間當然是要了解事件之全部,同時亦需與家長有緊密溝通,以便進行調查與跟進,處理完投訴個案後,最後亦需製作報告存檔,以備學校查閱之用。從中其實很有感慨,因為很多時候的投訴個案,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誤會或對期望有落差才會致成。校方必須小心處理,一來不會透露投訴者資料予老師,二來亦要顧及老師的感受,以避免惡性循環效果。相反,每次校方接獲家長的讚賞與表揚信件,學校都必定會珍而重之,而且會讓老師們知道,原來大家一直默默地付出愛心與時間,學生及家長們是感受到的,而且是十分認同的。老師與學生一樣都需要鼓舞,得到學生與家長們的肯定,老師其實是會感到喜出望外的,帶來的良性效果,必然是會繼續用心辦好教育工作了。

其實學生與老師也是人,同樣是會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肯定的。這個世代已經充斥着很多負面的能量,我們之間實在需要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包容。對待學生與老師,如果都能夠加多一點讚賞,少一點申訴,相信教育生態必然會更加美好。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教育專欄「黃副校長隨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