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設計】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小五生 研發紙巾用完提示器

2021-01-12 17:47

《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的「校園計畫」項目以綫上教學為主,學生通過觀看影片進行創作思考,並動手製作。
《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的「校園計畫」項目以綫上教學為主,學生通過觀看影片進行創作思考,並動手製作。

要設計出符合使用者要求的產品,需要「以人為本」,了解他們的需要,與「同理心」的概念十分相似。Elsie知道,創意地標元創方(PMQ)今年特以「同理心」為主題,舉辦《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創意教育項目,旨在以發展創意思維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其中於去年十至十二月舉行的「校園計畫」,就邀請了多個創意教學團隊通過工作坊,引導學生創作出具特色的作品,共有八所小學參與,而創作成品現於PMQ展出。

公廁設計由「心」出發

Elsie早前與主辦單位PMQ的品牌及活動發展總監周潔珊(Iris)傾過,她指本年度的跨界別教學團隊陣容鼎盛,有建築師、設計師及表演藝術界工作者等等。由於受疫情影響,工作坊大多在綫上舉行,「網上教學存在不少限制,但導師仍設計出多元化教學活動,很感謝他們的付出。」

參與今次計畫的建築師蕭健偉(Kevin)及互動設計工程師黃偉傑(Kit)同Elsie講,疫情對大眾的影響甚大,所以想到以「公共廁所」作主題,跟小朋友共同創作。Kevin解釋,「公共廁所本來就是城市指標,現在受疫情影響,公共廁所的衞生對市民來說尤其重要,相信小朋友會產生共鳴。」Kit又認為,小朋友須培養公民素養,而洗手間內會呈現不少關於「公德心」的問題,故以「公共廁所」作為主題實在適合不過。

Iris指出,「校園計畫」主要以「設計思維」五部曲——「心(Empathize)、釋(Define)、想(Ideate)、做(Prototype)、試(Test)」,帶領學生創作作品。這五大設計元素以目標對象的角度出發,讓設計者從思考的過程中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在首個階段「心」,學生須通過觀察去了解目標用戶的需要。

Kevin解釋,他和Kit選擇以短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市民使用洗手間的過程,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大眾去洗手間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影片展示了實際公共廁所場景中的不同情節,例如有人用大量紙巾鋪上廁版、如廁時發現廁格內沒有紙巾等情況。我們亦會加入『情感』,令影片主角的行為合理化,以配合『同理心』的主題,好似一位心急的人,會一下子拉出很多紙巾,相信此情節會令學生身同感受。」

《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的「校園計畫」項目以綫上教學為主,學生通過觀看影片進行創作思考,並動手製作。
《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的「校園計畫」項目以綫上教學為主,學生通過觀看影片進行創作思考,並動手製作。

「釋」「想」解難 「做」「試」創作

完成「心」階段後,學生便踏入「釋」和「想」階段,分別使用腦圖或其他工具分析問題,並找出能滿足用家需要的解決方法,Kevin認為,學生的想法有時會天馬行空,所以此階段特別需要導師的指引。

然後下一步就會開始「做」階段,學生要把他們的構想製作成原型,例如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一組學生在影片中觀察到,有人在如廁時發現廁格內沒有紙巾,所以製作了名為《紙巾用完提示器》的作品,當廁格內沒有紙巾時,感應器上的顯示屏幕便會出現「交叉」標誌,提醒身上沒有攜帶紙巾者要到另一個廁格。

在最後的「試」階段,學生須通過各種測試,確認作品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順利運作。Iris同Elsie解釋,這五部曲並非一個直綫過程,需要不斷來回反覆試驗,導師會引領學生進行整個「設計思維」過程,繼而達致更完善的效果。學生積極地構想,並從失誤中尋找解決方法,最後創作出智能裝置模型、平面設計圖及錄像等成品。

Elsie知道,《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校園計畫》學生作品展於本月九至十七日舉行,公眾可於早上十一時至晚上七時,親臨PMQ A座三樓,欣賞學生努力的成果。如欲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念,可掃描QR code,觀賞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學生與Kit共同介紹《紙巾用完提示器》作品。

文:Elsie

建築師蕭健偉(左)、PMQ品牌及活動發展總監周潔珊(中)及互動設計工程師黃偉傑(右),相信「設計思維」能培養孩子同理心。
建築師蕭健偉(左)、PMQ品牌及活動發展總監周潔珊(中)及互動設計工程師黃偉傑(右),相信「設計思維」能培養孩子同理心。
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學生創作了以「公共廁所」為主題的作品。
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學生創作了以「公共廁所」為主題的作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