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學潮蔓延】疫下移民效應學生明顯流失 退學潮蔓延官津英中
2020-11-20 11:02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移民潮下,直資、私立和國際學校出現退學潮,須招生填補空缺。事實上,退學潮已蔓延至官津學校,有「英中」從暑假至今,最少約十人退學,當中包括中西區、灣仔及元朗的名校。為免影響教育生態和學生學習進度,有關學校多在學期尾才處理插班生申請。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預計,退學潮將持續一段時間,建議有意讓子女插班的家長,最好申請初中插班,避免高中轉校而出現適應困難,影響文憑試成績。
「學生流失是趨勢,每所學校都受影響,有的走三、四個,有的走十個八個。」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表示,他在八月起,已簽出十多封退學信。學生退學的理由,包括到外國升學和轉讀國際學校等,「有家長表示,早已計畫讓子女去外國讀書,故提早讓他們轉讀國際學校,及早適應外國課程。至於其他官津學校的學生,相信有些是去了直資學校。」他擔心若學生轉校的情況持續,對弱勢學校打擊最大,隨時因此出現縮班危機。
學界現「音樂椅效應」
位於中西區及「全開英文班」的高主教書院,開學至今也有近十名學生退學,校長楊世德表示,退學人數較以往多,「以前很少學生中途退學,但今年每級多一、兩個,合共少於十個。」楊校長說,學生退學的原因,主要是去海外升學,有少數是移民,目的地包括英國、澳洲、紐西蘭等。他指該校不少學生均由私立的高主教小學升讀,家長的經濟條件較好,有能力送子女去外國。「另有家長說是擔心香港疫情,所以想讓子女去較安全的地方。」
除了傳統名校區的學校受影響,元朗的地區名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亦不能倖免。校長尹浩然透露,今個學期已有十五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退學,「有十二人移民或到海外升學;有兩個是跨境學生,新學期決定留在內地升學;另一個則轉讀直資中學。」此外,今年該校有三十多名中六生,已決定畢業後往海外升學,比例明顯較往年高,「當中絕大部分是到我們學校在海外的姊妹大學升學,他們未考文憑試,已獲取錄。」
就不同類型學校出現退學潮,鄧校長分析,這股「潮流」最先由國際學校帶起,「國際學校的學生因疫情未能來港,有空缺下,就向同樣要繳學費的直資學校學生招手。而直資學校因為是按學生人頭計算可獲多少政府津貼,有收生誘因,所以他們就會向官津學校的學生招手,包括曾報讀他們學校、卻未被取錄的學生。」
鄧校長估計,退學潮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疫情過後,也未必停止。「學生不論想去海外或內地,疫情關係,現時或許未能成行,因此仍未退學。那些可以走的,大多是之前已辦好手續的學生。」他甚至認為,疫情過後,趨勢會更劇烈,但學校只能隨遇而安。「講到尾,學生是否退學,都是家長的選擇,學校只能做好自己,並希望教育局早些留意這情況。」他引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不擔心退學潮,但他指其實大部分校長都「好擔心!」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