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影節】亞洲電影節下月開鑼 疫情下另類觀影體驗
2020-10-29 16:27
政府最近放寬防疫措施,電影院都重新開放給各位影迷。Elsie知道,由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第十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將於下月三日至二十二日舉行,透過介紹亞洲不同好戲,讓大家了解國際議題及國家文化。屆時將有五十四部電影放映,例如關於巴勒斯坦人在疫情下生活的《坦在瘟疫蔓延時》、東京奧運回顧電影及以兒童角度出發的《蒙古一丁》,值得大家留意。本年亦新設青少年評審團,由他們評選年輕人心中的最佳電影。
疫情影響片量交流
Elsie跟今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的總監徐匡慈(Clarence)傾過,他說今年電影節的主題為「光影載癒,一齊集戲」。有鑑於疫情緣故,大家的日常生活都被逼改變,有人要獨自在家工作,有人只可上網課。前句以「光」和「影」代表電影,希望能療癒各位觀眾的心靈;後句則希望大家透過一起看「戲」,支持電影工作者,並為香港市民集「氣」。
Clarence表示,今年的籌備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例如一些電影因為疫情影響而未能成功拍攝或延後上映,令電影的選擇減少,亦增加了選片的難度。此外,今年海外電影人也因疫情而未能來港出席放映及參與「映後會」,與觀眾一起體驗和交流映後心得。「幸好,部分導演雖然面對工作及時差問題,但都答應參與我們安排的視像問答環節,與觀眾共同分享映後感。」
Clarence告訴Elsie,今年電影節與往年一樣,除了本地電影外,團隊積極搜羅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電影,例如蒙古、伊朗、巴勒斯坦等非主流地區,相比台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方,香港觀眾會比較陌生。此外,今屆電影節首度公開招募本地中四至中六生,作為青少年評審。團隊將會精選一系列電影,邀請被揀選的學生免費觀看,並由專人帶領同學觀賞及討論。最後,讓中學生選出心中的最佳電影,藉此提升青少年對電影發展的認識。
首招募高中生評審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坐困愁城」,相信是今年全人類的共同體驗,但對位於中東的巴勒斯坦人來說,活在牆內,並處處受限,早已是常態。《坦在瘟疫蔓延時》由十四位巴勒斯坦電影人把自己因疫症隔離期間的經驗拍成十三條短片,表現出當地的生活和政治問題,例如有人對於生活在當地,面對看不見的未來中等待孩子出生;有人自比為以色列人的「眼中釘」;也有人因沉悶而終日埋首於網絡世界。與大家產生共鳴之餘,又可讓香港觀眾了解地球另一邊的封閉世界,明白自己其實「身在福中不知福」。
今年東京奧運因疫情影響而被逼延期,但觀眾可以透過《東京奧運會》,回顧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以影像去感受體壇盛事。著名導演市川崑利用超過一百部攝錄機,以及當年最尖端的長焦距鏡頭,捕捉由廣島原爆倖存者坂井義則燃點聖火為大會揭幕,以至傳奇馬拉松選手比基拉的最後衝刺。Clarence說,「與其他奧運題材的電影不同,在記錄馬拉松比賽時,並非只是拍攝街道及觀眾的互動,反而集中拍攝運動選手的整場比賽過程,更能以人文視野窺探運動員的內心世界。」
同場加映︰冥想工作坊
講到今年的親子電影,Clarence介紹了由蒙古人琵亞芭蘇倫.戴娃執導的《蒙古一丁》,「電影內容講述一位喜愛唱歌的十一歲男孩阿姆拉,與家人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在家庭遭遇巨變後,阿姆拉在網上搜尋片段並幻想參與《蒙古一叮》比賽,最後更鼓起勇氣演唱。《蒙古一叮》是現代化的產物,與生活在邊境的遊牧民族產生強烈的對比。電影從兒童的角度出發,輕描淡寫地呈現蒙古人所面臨的壓力,例如環境危機、小朋友的個人成長、和上一代的溝通相處等,很適合一家大細觀看。」
除了放映電影外,每年電影節均設有特備活動。觀眾可先觀看獲得十一項金馬提名的《消失的情人節》,再參加冥想工作坊或漂浮體驗,享受電影與冥想為身心靈帶來的正念體驗。「香港亞洲電影節」門票現正公開發售,如欲了解詳情或購票的影迷,可瀏覽www.cinema.com.hk。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9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