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反叛與精神健康

2020-11-19 15:2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記得女兒在中學階段參與學生會的工作,由於事務繁多,年輕人不懂得控制時間,弄致有時午夜後才回家。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仍沒改善,便設下界綫,要求她無論何事,也要午夜前回家。女兒對此家規有點反感,出言頂撞:「管夠未呀!」我有點錯愕,因平日乖巧的她,很少說出晦氣話。我唯有先平伏自己,表示明白她期望更多自由而事與願違的失望感受,並向她解釋父母並非要顯示權威,或為管而管,乃因她未成年,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求她若必要在午夜後才回家,應先得到父母的同意。未幾她平靜下來,往後日子也能遵守協定。

相信不少家長也曾面對孩子反叛或不聽話的時候,那種突如期來的衝擊,實在不容易招架。我反而視這為正常現象,表示孩子已開始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並嘗試獨立自主。只是在過程中要提醒孩子應注意語氣和態度,遇有意見與父母相左,應理性地協商並尋求共識;若協議既定,年輕人便要為自己的決定及行為負責。這是年輕人學習成為成年人的必經過程。

可是,當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的過程遇到障礙,或家庭的拉力太大,輕則容易發展為優柔寡斷或被動、退縮的人格,重則影響情緒精神健康。例如有些過分保護的家長,生怕孩子受傷害,不讓孩子嘗試。孩子缺乏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甚或連照顧自己的技能也未掌握,便難以建立自信。即使成年後在工作上也只能任由別人使喚,在家中也難扮演帶領者的角色。

有些家庭為了維持表面和諧,會盡量避免衝突。每當家庭成員有不同意見便避而不談,成員之間的不滿情緒便會累積,孩子不敢面對衝突,也缺乏解難的技巧和韌力。當孩子長大後遇到困難也只懂逃避,但又不滿這不堪的自己,久而久之便會演變為情緒病。一些情緒太黏連的家庭,成員之間太在意彼此的情緒及反應,並視孩子開始獨立自主為一種危機,威脅家人之間的團結和親密關係。例如部分患上飲食失調的孩子,因在家中被過度轄制,只有管理自己的體重才能帶來獨立自主的感覺。

凡此種種,可見家庭成員之間應有緊密的聯繫,但更應放手讓彼此有自己的空間。父母適度的放手,對青春期子女的人格發展尤為關鍵。

朱少萍姑娘
本欄由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及輔導員輪流執筆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1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