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視覺藝術院 舉辦「漁珠、餘寶」首飾網上展覽 展示學生校友創作成果

2020-06-23 12:17

(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浸大視覺藝術院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漁珠、餘寶」首飾展覽,透過近4分鐘影片,以網上展覽形式,帶領觀眾欣賞學生及校友們創作的藝術品。

學院承接去年同類的首飾展覽,期望延續以可持續發展為題的設計概念,展示修讀首飾相關課程的學生和校友們合共33件首飾作品,作品以香港本地養殖珍珠作為思考的出發點,創作人通過尋找物料中隱藏及被遺忘的珍貴元素,尋找人和本土的種種連繫,並向公眾展示創作人對生活各種問題的立場和態度 ,例如海洋污染、物質價值等。

學生張希瑩的作品「囚」,選用了蔬果網袋和珍珠貝母製成。(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張希瑩的作品「囚」,選用了蔬果網袋和珍珠貝母製成。(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由於展覽籌備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今年參展的浸大視覺藝術院學生及校友須改變物料選擇及製作手法,相比過往四出尋找不同本地物料,他們今年就地取材,重新觀察及發掘身邊的剩餘物資及二手素材,利用廚餘、碎布、即棄餐具、包裝物料和家居用品等材料進行創作。

學生張嫣玹的作品「避忌」,選用了香港養殖珍珠、胸罩鐵線、不鏽鋼製作,她以珍珠比喻女性乳頭應為神聖而純潔的象徵。(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張嫣玹的作品「避忌」,選用了香港養殖珍珠、胸罩鐵線、不鏽鋼製作,她以珍珠比喻女性乳頭應為神聖而純潔的象徵。(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區詠秋的作品「珠義盛」,她嘗試用不同的本土物料包裹著一顆珍珠核,以仿製一顆珍珠。(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區詠秋的作品「珠義盛」,她嘗試用不同的本土物料包裹著一顆珍珠核,以仿製一顆珍珠。(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譚曼玉的作品「東方之珠」,她以「東方之珠」 讚頌香港曾經擁有過的美好,以堅硬的貝母喻意香港人不屈不朽的精神,帶着「一帆風順」的祝福朝向東方,重新塑造東方之珠的形象。(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學生譚曼玉的作品「東方之珠」,她以「東方之珠」 讚頌香港曾經擁有過的美好,以堅硬的貝母喻意香港人不屈不朽的精神,帶着「一帆風順」的祝福朝向東方,重新塑造東方之珠的形象。(圖片由浸大視覺藝術院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