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訪台是虛 拜登有求北京是實

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可能下月初訪問台灣,總統拜登對此有保留,並放風十天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佩洛西台灣之行消息至今未獲官方證實,拜登此時煞有介事地介入,不排除是他在中東之行受挫後,自編自導自演一場外交風波,營造在自己干預後為台海緊張局勢降溫,製造外交成果,挽回面子。中國須堅守底綫,保持定力應對美國挑釁,不被對方牽着鼻子走。拜登前天從麻省返回華府時,就媒體報道佩洛西計畫下月率團訪台一事作出回應,指軍方認為此時訪台不是個好主意,並透露預計十天內與習近平通話,但對於兩人將要討論的議題卻避而不談。他這番話釋出自己不贊成佩洛西訪台,並會力求與習盡快對話的訊息。切香腸戰術測試中國紅綫事實上,佩洛

2022-07-22 00:00:00

內地GDP失速 救樓市等同救經濟

內地上半年GDP增速銳減,正當外界認為要達致全年百分五點五增長有難度之際,總理李克強卻暗示GDP增長目標並非鐵板一塊,不一定要「保五」。這反映內地在疫情反覆下,有需要對增長目標作出調整,尤其中共二十大今秋召開,聚焦於就業,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不過,單靠穩就業並不足夠,當局須設法穩住樓市,防範爛尾樓危機擴大,引發系統性風險,進一步衝擊經濟。  李克強前天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家視像對話會時表明,不會為了高增長目標而出台超大規模刺激措施、超發貨幣、預支未來,強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最重要是穩就業、穩物價,只要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增加,物價平穩,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的。這番話釋

2022-07-21 00:00:00

DSE並非一切 立定目標實踐理想

中學文憑試(DSE)今天放榜,名人連日發起「一人一字」活動為應屆考生打氣,以紓緩其壓力。毋庸置疑,今屆考生所面對的壓力較大,成績優異的可升讀心儀大學的學科,成績處於邊緣的應積極面對,可考慮透過聯招以外途徑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開展職場生涯,放鬆心情迎接未來,立定目標,堅定前行,也能實現理想人生。  放榜前,有調查顯示近半被訪考生感到壓力,因受疫情影響,過去三年都是在上網課,影響學習進度,加上今屆DSE是在第五波疫情下舉行,打亂應試準備,令很多人擔心成績不理想。為此,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發起「一人一字勉學生」活動,包括特首李家超在內的多位高官和名人積極響應,為考生送上祝福和鼓勵。這項活動類似日本、

2022-07-20 00:00:00

速與專家統一思路 制定「貼地」防疫政策

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擴大抗疫專家顧問團隊,希望他們能提供更科學為本的精準抗疫意見,以最低成本達致最大抗疫目標。可是,兩名專家顧問卻聯同其他學者聯署撰文,提出透過感染和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混合免疫」策略,與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的思路並不一致,令市民感到混亂。當局宜盡快與專家開會,就抗疫思路統一意見,並制定更清晰的抗疫路綫圖,讓市民知所適從。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在原有專家顧問團隊基礎上,再委任多三名專家,包括孔繁毅、劉澤星和劉宇隆,令專家小組人數增至六人。另一位專家顧問袁國勇日前與孔繁毅和港大兩名學者在網上聯署撰文,建議先與外國通關,並應趁夏天新冠病毒活躍程度較低,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社區低度

2022-07-19 00:00:00

熱浪肆虐 歐洲危機火上加油

香港今年夏天特別熱,天文台預警未來一周持續酷熱,內地亦出現大範圍高溫,至於全球發燒的重災區首數則是西歐,英國已發出首個極端高溫紅色預警,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熱浪已有六百人死亡。酷熱天氣危害健康,更令歐洲深受困擾的能源和糧食危機加劇,可說是禍不單行。  香港天文台前天首次發出「高溫天氣持續」特別提示,提醒市民未來一周氣溫均超過攝氏三十三度,本周五至下周一最高氣溫更達三十五度。內地亦飽受高溫之苦,中央氣象台已連續十二天發布高溫預警,多個城市錄得超過四十四度的高溫。科學家認為近幾十年氣候暖化,是全球熱浪元兇,重災區首數西歐,其熱浪增加頻率是美加等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三至四倍。加劇能源短缺及食品價格高漲

2022-07-18 00:00:00

歐羅跌不停 是政治問題非經濟問題

歐羅兌美元匯價弱勢畢呈,今年以來已下跌百分之十二,上周三更一度跌穿一歐羅兌一美元水平,創二十年新低,市場相信歐羅可能再跌一成,將低見一歐羅兌零點九美元。歐羅持續下跌,表面原因是美國急步加息遏通脹,歐洲央行則因擔心引發債務危機和打擊經濟,遲遲未啟動加息,然而導致歐洲陷入困境的最重要原因是俄烏戰爭,歐盟跟隨美國大力制裁俄羅斯,加劇歐洲通脹高企和經濟下沉。歐羅下跌是政治因素促成,故歐盟首務應是阻止俄烏戰爭長期化、敦促俄烏議和,才能解救歐洲通脹和經濟,挽救歐羅匯價。  美歐都面對兇猛通脹,美國上月通脹率高見百分之九點一,創四十一年新高,歐羅區上月通脹率亦暴增百分之八點六。為遏抑通脹,美國聯儲局今年

2022-07-17 00:00:00

內地第二季經濟滑坡 「保五」難度加大

內地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第二季GDP正增長,但增幅僅百分零點四。第二季GDP相信是內地經濟全年壓力最大、最困難的階段,現在挺過,下半年有望反彈,但要達到全年百分五點五增長目標卻極具難度,當局須有效控疫,避免一刀切重創經濟,更要加大力度出台更多刺激經濟政策,穩住消費者和投資信心,以及穩住樓市,才有機會「保五」。  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GDP,按年增長百分零點四,遠遜預期百分一,上半年增長百分二點五,但考慮到三至四月間上海、長三角和多地爆疫,實施封城,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在中央召開穩住經濟大盤會議後,出台連串穩經濟措施,才將急速下滑勢頭煞停,六月份已企穩回升,保住第二季正增長已極為不易。控

2022-07-16 00:00:00

善用上訴機制 處理「移民」不獲消費券投訴

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將於下月初發放,正當人人期待如何花費新一筆款項之際,近日有不少市民投訴莫名其妙地被取消資格,原因是曾以「永久性地離開香港」為由提早領取強積金權益,事實上他們已回流多年。引發今次風波,相信是當局僅以提早領取強積金作為釐訂為不符資格人士的準則過於單一,又沒查閱最新數據,結果犯了只求方便自己卻不方便市民的錯誤。當局宜吸取教訓,今後應善用跨部門數據核查,避免類似擾民事件重演。  連日來,憤憤不平的市民逼爆位於太子的電子消費券臨時中心辦事處,查詢無緣無故被取消領取第二期消費券資格和提出上訴。有人不滿已回流香港十年,每月都有供強積金,卻因曾以永久性離港為由提早領取強積金而被取消資格;有

2022-07-15 00:00:00

拜登出訪沙特 圖一箭三雕解困局

美國總統拜登昨天抵達以色列,展開中東三國之旅,但重頭戲卻是訪問沙特阿拉伯,外界聚焦他能否成功破冰,重置陷於低迷的美沙關係,並游說沙特增加石油產量,藉此壓低油價來應對國內高通脹問題、扭轉岌岌可危的中期選舉選情,以及拉攏中東盟友應對俄羅斯和中國威脅。現實政治需要逼使拜登向沙特低頭,令其銳意推行的人權外交受挫,但沙特有其政治盤算,令拜登中東之行要取得重大成果機會不大。拜登上台後奉行以價值觀、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權外交,對於沙特皇儲穆罕默德涉嫌在二〇一八年下令殺害異見記者卡舒吉甚為不滿,切斷對沙特的武器供應,放狠話指沙特是「賤民國家」及其領導層「毫無可取價值」,但現在卻要打倒昨天的我,還要在出訪前於媒體

2022-07-14 00:00:00

宜研「兩地一檢測」 減市民過關之苦

內地早前增加入境名額,令由香港入境深圳人數明顯增加,深圳灣口岸連日出現長長人龍輪候核酸檢測,港府隨即決定推出配套措施改善情況。然而對市民來說,過關最痛苦莫過於是一地一檢測,費時失事,當局應積極游說內地採取合作檢測,一次放行的「兩地一檢測」,便利過關人士,毋須「撩完又撩」、左等右等檢測結果。  深圳市政府本月初同意將網上預約「健康驛站房間」接受檢疫的每天名額,由一千三百個增至二千個,並增設「人文關懷通關」名額五百個,即每日有二千五百個過關名額。深圳灣口岸每天早上有逾千人排隊輪候做「特別核酸檢測」,否則不能過關,結果人龍由室內排到室外,在炎炎夏日,不少市民都叫苦連天,大約排三小時才能採樣,採樣

2022-07-13 00:00:00

安心出行實名制 控疫之外望助通關

新一屆政府履新後,在應對疫情反彈,所展現出的策略更加進取,除要求家居隔離人士須佩戴電子手環,更預告將推「安心出行」實名制,引入健康碼,務求讓防疫更精準化和更人性化。新措施要取得精準效果,當局除了做好相關配套外,更須加強解說,釋除市民疑慮,願意配合,以免錯過控疫最佳時機。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宣布,家居隔離人士由周五起須佩戴電子手環,確保他們不會離開寓所,而一旦「安心出行」實行實名制,其二維碼在進入任何處所時便轉為紅碼,進行家居健康監測的入境檢疫者則會轉為黃碼,並限制兩者出行範圍,不得進入高危人群場所,如醫院和院舍。加快紅黃碼編程與病毒競賽  盧寵茂解釋推出新防疫方案措施,皆因疫情反彈,

2022-07-12 00:00:00

小馬可斯中美外交 視乎誰能助菲國轉型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就職不久,中美兩國爭相邀請他來訪,積極拉攏的態勢不言而喻,相信與其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有關。在中美攏絡下,小馬可斯暫時傾向採取平衡外交,甚至試圖左右逢源,看看誰能幫助菲國經濟盡快復原,並進行經濟轉型,助其打造未來幾年政績。  小馬可斯六月三十日宣誓就職,中國派出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規格超出正常禮儀,而美國則由副總統賀錦麗夫婿任德龍率團赴會,情況猶如五月南韓總統尹錫悅就職典禮的翻版,任德龍更向小馬可斯轉交總統拜登邀其訪美的邀請信。在小馬可斯履新第六天,中國外長王毅率團到訪,並轉達國家主席習近平邀其訪問北京的訊息,明顯是用行動表達中方致力鞏固雙邊關係。地緣價值增菲國談判籌碼  

2022-07-11 00:00:00

三權分立變對立 美國撕裂加劇

美國總統拜登前天緊急簽署行政命令,要保障美國婦女獲得墮胎和避孕的機會,他並狠批最高法院剝奪人民自主權。拜登的民主黨政府與共和黨把持的最高法院,近日陷入激鬥,最高法院先後推翻憲法保障婦女墮胎權、放鬆槍管,並限制行政機構監管碳排放權力,民主黨利用紐約州議會反擊,拜登亦加入戰團。美國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分立,原意是互相制衡,現卻變成政黨互相攻伐的戰場,三權互拖後腿,阻撓施政,將加劇社會對立撕裂。  美國最高法院上月底在短短八天內,作出三個影響深遠的重大裁決,包括其一,推翻近半個世紀以來憲法保障婦女墮胎權,估計全國將有一半州份禁止墮胎;二是在近日連串發生重大槍擊案殺傷平民下,最高法院卻推翻紐約州

2022-07-10 00:00:00

安倍遇刺影響選情 日政壇勢加劇右傾化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昨晨在奈良縣為黨友助選,發表公開演說時,遭槍擊身亡,舉世震驚,這固然與戰後日本暴力罪行率低有關,最令人費解的是兇手竟是海上自衞隊前隊員。雖然兇手行兇動機仍在調查中,但作為日本政壇「太上皇」的安倍突然斃命,相信會在政壇掀起右傾化風暴,執政自民黨黨內可能要洗牌,首相岸田文雄今後施政少了掣肘,有望走自己的政治經濟路綫,但對華政策難有重大調整。  這是日本戰後首次涉及首相級別官員遇刺的政治事件,六十二年前,時任首相的安倍外公岸信介,與美國簽署修訂美日安保條約,激起保守派人士不滿,遭右翼青少年行刺受傷,岸信介內閣隨後宣布總辭。其後半個世紀,日本偶爾有政客遇刺,大多是右翼團體所為。今

2022-07-09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