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新意未夠多 連結本地文化展個性
2024-12-17 00:00香港今年舉辦多項盛事,吸引中外旅客到訪。不過據本報統計,部分盛事尤其是展覽及會議論壇局限於業界參與,難引起大眾共鳴;更有69%盛事曾在港舉辦,僅文化藝術方面較多新辦活動。此外,亦有不少盛事同年在其他地區舉辦,缺少獨特性。要精益求精,有學者和業界人士建議,加強盛事與本地的連結,如在賽事融入香港文化、資助更多傳統活動,以及善用鄉郊特色等。另有公共關係領域的專家指,盛事須與城市品牌具一致性,否則或適得其反,建議打造強而有力的品牌故事,調整盛事策略,突出香港獨特優勢,重塑「盛事之都」的城市形象。
翻查國際期刊,學者對於盛事的定義各有不同,一般着重規模、影響力和獨特性;成功的盛事應與主辦城市的精神和特色契合,部分更指,盛事應近乎變成城市的代名詞,並廣泛獲當地市民的認同和支持。有資深公關指,香港目前的盛事五花八門,但代表性活動屈指可數,部分盛事缺少公眾參與度,亦有些缺乏與本港文化的連結,難以「代表」香港。
部分限業界參與 大眾難共鳴
全數55個會議論壇只開放業界參與,其中不乏行業或行業組織的年會,例如「國際放射技師和放射技術員協會2024年世界大會」和「亞太區壽險理財峰會暨頒獎典禮 」等。有會展業人士坦言,會議、展覽類活動,一般受眾少,難引起市民共鳴,「書展、美食博覽可能會有,其他多會認為與自己無關。」
有公關業人士提到,公眾活動和文化藝術活動,雖也開放公眾參與,但投入程度或有差異,「表演類的活動較為單向,有互動性質的較能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說,觸動消費者的感覺感受,可以演化為消費行為,留下經濟收益。
7成活動重複舉辦欠缺創意
另一方面,147項盛事(69%)曾在港舉辦,約3分1(51項)為展覽,其中貿發局舉辦的展覽佔33項,首次在港舉辦有64項活動,會議論壇約佔三分之一(21項)為最多、運動賽事及公眾活動各佔12項。
按各範疇的新舊活動比例,100%的本土文化活動(6項)及94%展覽是已有活動,會議論壇中近60%(32項)為舊活動、近40%(21項)是新活動,公眾活動和運動賽事舊活動比例稍高,佔64%(21項)和63%(20項);文化藝術新舊活動比例約1比1,17項舊活動、16項新活動,反映文化界的創意特質。
此外,17項已完結盛事今年有在其他地區舉辦,其中6項為運動盛事,多為世界級賽事的分站,6項公眾活動如「S2O亞洲潑水音樂節」、「Waterbomb音樂節」等,多從外地引入,另有零星文化藝術、會議論壇及展覽項目,僅本土文化活動為100%本地舉辦。
盛事效應會否因不斷重複而減弱,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恒云相信,若活動優質,有結合時代需要創新、經精心籌辦和維護,應能維持正面效應,「但若活動辦得隨意,即使能短期帶來客流,過程中也可能面對不同問題,或形式負面宣傳。」
有旅遊業人士認為,可以轉移至其他地方舉辦的盛事缺乏獨特性,「對參與者而言,這個地方是否香港並不重要,成為回頭客的可能性較低。」她指,即使從外地引入活動,亦應加入本地特色。
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說,巴黎奧運在賽事中善用當地特色,舉例巴黎大皇宮成為劍擊賽事場地、田徑場賽道塗上薰衣草的紫色,「自然融入了法國的文化,值得香港借鏡。」
提升市民自豪 加強國際認知
除了加強與本地的連結,也可包裝更多本土文化活動成為盛事。尋蹤覓蹟創辦人陳國豪舉例,如坪洲的金花娘娘誕及十年一次的廈村打醮等,政府可考慮為該些香港獨有或具特殊意義的活動提供特別資助。
文化評論人、進念˙二十面體的藝術總監胡恩威建議,多辦具地區特色的盛事,「每個城市的盛事,應該有自己的性格。」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陳智遠亦說,可利用本地鄉郊特色舉辦持久盛事,有助增強社區參與感及提升城市形象,並設計更多與盛事相關的零售和體驗產品,以提高參與者的消費力。
更重要的是,盛事要與城市品牌具一致性。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說,活動與城市品牌缺乏一致性時,其效應可能弱化,甚至適得其反,「關鍵在於活動質量是否能充分體現城市的核心價值,並帶來可持續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香港品牌」今年以「香港——亞洲盛事之都」為主題,每月發布宣傳影片。有資深公關指,打造城市形象需要經過市場研究、品牌定位、活動策劃、宣傳推廣及持續評估等程序,同時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夠提升品牌價值。
回顧2000年,政府設立跨部門小組,與國際公關公司聯手,為港策劃新品牌形象,在全球範圍進行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了解國際和公眾對香港的印象,並訪問各行業領袖,找出香港獨特的優勢,對香港的城市品牌進行定位,最終定為「亞洲國際都會」。
國際品牌諮詢公司Landor&Fitch有參與當時計劃,其香港區總經理韓青余說,城市品牌強調相關性和差異性,「現時盛事鬆散,缺少敘事。我們知道香港有很多令人興奮的活動,但講不出有何獨特性,而各活動並非表達同一個香港故事。」她說,至少要訂立5年藍圖,制訂各產業的角色,在不同層面敘事,「同時讓別人看見,政府有基建配套和系統支持,證明我們能帶給旅客世界級的體驗。」
黃懿慧也說,香港需要打造強而有力的品牌故事,將「盛事之都」與核心價值連結,如將香港藝術節與文化多樣性敘事統一起來,有助於形成鮮明的記憶點。她指出,提升市民自豪感和加強國際認知,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關鍵,「信任將成為推動盛事成功的重要動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