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意外頻現 完善培訓守則不可少
2024-05-29 00:00
釀成2人死亡的沙田源禾遊樂場沙井意外發生超過1個月,勞工處等仍在進行調查,惟針對近年發生多宗涉及沙井的密閉空間嚴重意外,勞工處正修訂相關工作守則。多個勞工團體及工會歡迎當局引入科技設施輔助的初步修訂,但希望當局全面檢討及加強安全設施,如擴闊沙井、增加上下游通風,以及加強急救訓練等。不過,有安全顧問指,意外頻生的終極原因與工人仍抱「做了幾十年都無意外」的僥倖心態有關,促當局就密閉空間定義,並加強培訓,徹底完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保障工人性命安全。
過去3年,本港發生3宗涉及密閉空間的奪命意外,釀成6人死亡,早於去年9月西九龍柯士甸道西地盤意外後,勞工處已着手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據知,今年初當局已完成修訂初稿,加入「安全工作系統」及「管理制度」章節,並引入科技產品,除規定承建商須記錄工人進出密閉空間時間,並於出入口拍攝,亦須按工程需要為工人提供隨身攝錄機等,而工人亦須配備隨身動態感應警報器,若不適暈倒,可及時通知召援。
參考內地開啟上下游沙井
李補充,其實內地及外國都有不同的密閉空間安全標準及指引,他以施工時開啟上下游沙井的做法,於內地早已實行,亦證實有效,強烈建議港府引入。對修訂版守則採用攝錄系統,他指除拍攝出入口,更應全程攝錄工人於沙井工作情況,包括施工前進行空氣測試等。同時他亦關注沙井內的照明情況,建議訂立最低照明亮度。
據現行法例,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的工人須具備「核准工人證明書」,事前承建商須委任合資格人士進行風險評估,並按評估制訂安全措施,如使用氣樽和安全吊帶。不過,李指有工人反映,現時沙井入口狹窄,背氣樽進入沙井十分麻煩,希望當局可於未來籌劃新發展區時採用較闊的沙井。他稱,沙井口若達800至900毫米闊,即使工人背着氣樽進入,仍有較充裕的空間。至於現時各區已安裝的沙井因較難改動,未來還需加強工人的安全培訓。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則關注,於沙井等密閉空間工作屬高風險,認為當局須確立密閉空間工程呈報機制,讓當局知道全港正進行相關工程的地方。她續稱,機制下承辦商須呈交工程計劃書,當中包括工程內容、期限,並列出安全措施。她指,理解勞工處人手有限,難以巡查所有工程,而呈報機制的重點不是執法,而是讓工程於勞工處記錄在案,警惕承辦商認真執行,一旦發生意外,若揭發安全措施「有寫無做」,便可作出檢控。
地盤工會理事阿明則指,因應密閉空間工作風險極高,渠務署於2022年推出「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監督」,現時屬渠務處的密閉空間工務工程須按該指引施工。他稱,該指引嚴謹,訂明進入沙井的工人,須取得「渠務密閉空間核准資格」,地面則要有工地負責人、地盤監督人員、指定合資格人士、獨立檢查人員、承建商代表及候命人員的6個單位在場監督。不過有承辦商指,現時行內擁有「渠務密閉空間核准資格」的工人不多,加上培訓不足,令人手極度欠缺,憂影響工程進度。
工會倡呈交「風險評估」以便追究
阿明又指近年於私人密閉空間工地,常出現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兼任候命人員,但候命人員主要駐守地面,負責與沙井內工人聯絡溝通,以便發生事故即時救援,希望當局於修訂時列明不可由工人兼任。他又希望當局就密閉空間作出明確界定,因現時有工地負責人貪圖方便,將密閉空間列作一般工地。要堵塞漏洞,他希望守則加入要求工地負責人須呈交「風險評估」,列出評定為不屬密閉空間的原因,以便日後發生事故可作追究。他稱,一般認為電線井風險不高,但若內藏死老鼠或其他污物,亦可能因腐化產生硫化氫或沼氣,不能大意。
阿明又指,人手短缺下不少新人入行,有人於社交媒體散工群組招工,包括於密閉空間工地工作的清潔工,吸引不少跟車或送貨工人轉職,但該批「新人」欠缺培訓,往往低估密閉空間危險性,過去曾有人不知危險進入沙井撿拾物品而發生意外。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強調,從管理上,管工有責任守護工人性命,施工時要嚴格執行安全指令,如只准有認可資格人士才可進入沙井,有需要可在沙井貼警告字句,並要求工人進入沙井前要報告上司,即使獲批准,亦要經勘查確認沙井安全才可進入。
李光昇亦留意到,個別老師傅仍抱「做了幾十年都無意外」的僥倖心態「博一博」,更指由這些工人帶領新人,恐成為意外根源,認為要加強工人安全意識的培訓。他希望,當局認真考慮及採納上述建議,以完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避免同類事故重演。
新修訂守則加入多項監測元素
勞工處回覆指,計劃在本月內發出經修訂的《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與健康工作守則》,會加入新元素,包括要求東主或承建商,於工作期間拍攝密閉空間出入口,監督工作人員有否執行和遵守安全措施;另新增評估相關工作是否屬地底喉管工作的考慮因素,加入詳細的密閉空間危險評估表格,以及加入密閉空間工作常見的有害氣體及空氣監測警報資料,以便作出預防。
另外,處方亦加強就密閉空間工作的執法行動,今年截至上月已進行12宗檢控,而2022年至2023年則共進行42宗檢控。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