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推中學家長教育課程架構

2024-05-29 00:00

《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形容家長是保護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門人」,建議家長處理子女情緒問題時,應避免以負面或批判方式回應子女。
《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形容家長是保護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門人」,建議家長處理子女情緒問題時,應避免以負面或批判方式回應子女。

為回應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的建議,教育局昨推出《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下稱《架構》),供全港學校及相關組織參考,以設計和推行家長教育課程和活動。《架構》指出,家長有責任促進青少年的國民身份認同,並「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鼓勵子女參與有關國家安全的活動。此外,近期學生精神健康備受關注,《架構》形容家長是保護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門人」。

新推出的《架構》分為4個核心範疇,包括「認識青少年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促進家長身心健康」和「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其中,在「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一章,提到學習目標包括了解青少年接受的價值觀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等,並認識家校合作中的家長角色及了解家校如何互相協作等。
鼓勵子女參與國安活動

《架構》指出,家校「不止要維持良好的關係,亦需確保大家對青少年發展的目標一致」,青少年發展目標包括培養正確價值觀、通過生涯規劃裝備軟技能,並要通過國民教育來建構身份認同。

《架構》形容,家長在促進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應了解學校如何推展國民教育,從而支援青少年子女日常生活中的學習」,例如鼓勵子女參加學校的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活動,「協助青少年學習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家長可參加由學校舉辦的家長教育活動,通過工作坊、講座等活動,「與學校攜手合作以提升青少年的國家安全意識」,並「讓他們明白自己在促進青少年子女發展國民身份認同上所擔當的角色,使青少年日後能長大成為對國家發展和繁榮有貢獻的人。」《架構》亦提到,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須以中華文化為根本,家校應共同鼓勵學生「真誠付出,致力為社區和祖國作出貢獻而帶來正面影響」。
青少年精神健康「守門人」

近年學生自殺身亡個案飆升,《架構》亦有提到,家長在及早識別和管理青少年精神健康徵狀具關鍵作用,處理子女情緒問題時,應避免以負面或具批判性的方式回應,有需要時尋求醫療協助。教育局昨在網站上載中學家長教育課程架構的示例,包括認識和討論子女精神健康狀況的課堂示例,內容有精神疾病簡介、應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處理手法,以及對於如何處理子女拒絕上學、出現自殘行為的討論等。

教育局表示,《架構》是幼稚園和小學框架的延續,鼓勵學校和家長教師會、專上院校等相關機構或組織,在推行和設計家長教育課程活動時,參考《架構》的內容。教育局將在下月舉辦3場簡介會介紹《架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