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療紀錄未全通 恐增撞藥風險

2024-05-28 00:00

註冊中醫師黃韻婷指,現時治療患者依賴他們主動披露所用西藥資料或病理報告,恐有遺漏。
註冊中醫師黃韻婷指,現時治療患者依賴他們主動披露所用西藥資料或病理報告,恐有遺漏。

 隨着中醫治療現代化,港人更為接受「中西合璧」,尤其癌症患者更慣於同步向中醫及西醫求診。不過,中西醫的臨床醫療紀錄系統現時未完全互通,或增治療風險。有註冊中醫師向《星島》表示,雖然中醫可使用「醫健通」,惟能取閱的西醫報告有限,要靠病人主動披露所服西藥、血液化驗等結果,冀醫衞局可盡快打通。然而不乏西醫對「病歷全通」有保留,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形容大部分西醫的中醫知識是「門外漢」程度,擔心「互看病歷」或使西醫承擔額外的醫療責任,包括是否及時察覺病人「撞藥」。

港人醫療紀錄主要儲存在西醫主導的「醫健通」平台,截至今年2月底,該平台登記用戶已達600萬人。為便利中醫藥業界,「醫健通」在2022年3月起支援上載及互通中醫藥資料,包括中醫診斷、中醫療法、中藥處方、中藥配發、預約、敏感及中藥不良反應紀錄。不過,參與中醫師雖能在獲取病人同意後,取覽系統內其他中醫師上載的完整電子病歷,惟在查閱患者於西醫就診紀錄時,卻僅能看到西醫上載的預約、防疫接種、過敏或藥物不良反應資料,令中醫難以掌握病人完整治療情況。

註冊中醫師黃韻婷指,正跟進約1900名癌症病人,雖然診所同時開通「醫健通」及「醫承通」,惟仍要靠病人主動披露正服用西藥、病理報告等,「如病人要自行從醫管局的HA Go中的化驗報告截圖,並授權給我看。」她感歎,癌症病情能在2、3周內急速轉變,惟HA Go病歷報告一般在檢查後數周始上傳,「考慮到病人安全,有時候會直接寫信予公院,冀盡快索取報告副本。」

幸中醫師能查閱的「醫健通」中,有病人接受化療或外科手術日期,黃韻婷指有助配合調整方案,「如安排病人於手術前3日停止服用中藥,以免產生凝血問題。」惟她期望能進一步打通中西醫臨床紀錄,尤其是血液檢查等化驗報告,以及X光、電腦斷層掃描(CT)、磁力共振掃描(MRI)等影像報告,「最起碼應有文字報告。」
醫衞局:密切留意相關討論

不過「病歷全通」或有額外醫療責任及法律風險。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指,跟進病人中約2成同時看中醫,同意擴展中醫權限,以查看西醫開藥資料,惟他坦言「大部分西醫不想看到中醫師處方。」李解釋,西醫基礎培訓甚少涉及中醫藥知識,「若中西醫病歷完全互通,而西醫在看到中醫處方後未察覺箇中問題,而病人在治療時出現不明副作用,或會遭指控疏忽。」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指,手上近9成病人同時看中醫,認同中西醫臨床資料互通可促進溝通,「因部分中藥或影響血球生成、肝功能等指標,現時也會定期為病人抽血檢查,並了解他們正服用的中藥藥效,以免影響西藥療效。」

醫衞局回覆指,就中醫藥專業與其他醫護專業進一步擴大互通資料範圍上,具體取決於中醫藥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相關醫護專業在基層醫療、醫院層面等合作;局方會密切留意相關討論,包括中醫業界取閱有關紀錄衍生的專業及法律責任上的考量,及公眾對中醫師取覽「醫健通」健康紀錄的意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