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少「立場題」考生稱不難答
2024-04-26 00:00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考試昨舉行,逾6300人應考,有考生表示,題目要求簡單直接,不難作答。有中史科主任指出,今年試題多要求考生直述歷史事件的背景及影響等,需要考生駁論的「立場題」甚少,背誦和扣題能力強的考生較有優勢;卷一不乏區分考生「摘星」與否的短答題,程度較往年深,考核考生有否細閱教科書的註釋、溫習額外的史料等,考生須「讀得很仔細」才能答對。
今屆文憑試中史科昨順利開考,共有6346人應試,卷一「歷史發展」第一部分維持「2選1」,分別問及唐代的安史之亂與清末的洋務運動。第二部分維持「6選2」,古代史3題分別考問春秋時期的政治特色、西漢及東漢的政局,以及元代和明代的中央集權措施等;近代史3題則涉及清朝期間的英法聯軍之役、國共內戰與合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的外交政策與中蘇關係的轉變。卷二「歷史專題」則從所選單元題目「3選2」作答。
多要求直述及分析歷史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中史科主任鄭貝玉認為,今年短答題的難度比歷年精闢,例如有「地圖題」問及唐初施行「內重外輕」策略,軍力集中在何地,考生須「讀得很仔細」,包括細閱教科書的註釋、溫習額外史料等,要了解唐朝的「關中本位政策」,在地圖上找到長安城所屬的關內道及河東道,才能答對,屬區分考生能否「摘星」的題目。
至於長答題,鄭貝玉指全卷僅有一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王莽成功篡位乃個人努力所致」並分析,其餘題目皆要求考生直述相關歷史事件的背景及影響等,考核考生駁論和分析能力的「立場題」和「比較題」甚少,可見今年更側重於考生的背誦和扣題能力。但她重申,考生須詳讀史料,精準回答完整的歷史背景,始有望爭取佳績。
「讀得仔細」助摘星
歷屆要求考生辨識歷史人物的題目,不時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今年卷一有選擇題要求考生從資料中,辨識「亞羅號事件」中釋放疑犯的兩廣總督是誰,答案為葉名琛。鄭貝玉表示,今年改以選擇題考問,能避免考生因混淆人物而失分。
另外,近月有跨境生攜帶中史課本過關時被內地海關撕走地圖頁,被問今年考評局首設內地試場、往後中史科出題會否更保守以便試卷可順利運送過關,鄭貝玉指,涉事地圖的「釣魚台」或「釣魚島」一說,在甲午戰爭或中日外交關係時才有機會涉獵,深入分析題型亦少見於改革開放及中外建交政策等近代史題目,相信有關爭議對考評局日後出題方向的影響不大。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