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家指日本「食人菌」爆發高峰期未過
2024-04-05 00:00甲型鏈球菌(又稱「食人菌」)勢凶,近日在日本爆發多宗奪命個案;有港人日前遊大阪後中招,引致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死亡。《星島》昨在機場採訪遊日返港巿民,有人表示不擔心當地疫情;亦有準備赴日旅遊的轉機客指會全程「戴住口罩」。有傳染病專家表示,旅遊期間感染甲型鏈球菌風險不算高,建議在人多地方可戴上口罩自保,但毋須「全程戴罩」。
日本是港人旅遊熱點,昨日返港的何氏夫婦向記者表示,在福岡遊玩了兩周,赴日前已知當地有「食人菌」疫情,但並未太擔心,「都book晒嘢,去咗先算」。二人指當地居民很少戴口罩,亦未看到太多疫情相關報道,故他們遊日期間亦沒戴口罩,「可能因為福岡人口較東京及大阪少,影響唔大」。
在香港轉機的內地旅客陳小姐則表示,將到東京和北海道看櫻花,旅行前已接種疫苗,全程亦會戴口罩,故不擔心疫情。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旅遊時感染甲鏈風險不高,但提醒市民若身體出現傷口,最重要是妥善處理,有需要應及早求醫,避免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他指,甲鏈一般每隔5至10年爆發一次,本港在2011至2017年期間亦曾明顯錄得較多個案。日本自去年第4季起,甲鏈引發的中毒性休克個案顯著增加,至今年首11周已有335宗,較過往6年的年均48宗高出數倍,「雖然日本個案在3月已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水平,現時高峰期仍未過」。他相信甲鏈在日爆發,與新冠疫情後解除防疫措施有關。
建議人多地方戴口罩自保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甲鏈感染在全球各地乃至香港均相當普遍,如咽喉炎、皮膚感染都可由甲鏈導致,惟因甲鏈有不同分支,今次在日本流行的「M1 UK」菌株的致病性及傳播性較高,「其中一個原因是菌株的毒素較強,導致個案較嚴重」。另因醫護警覺性提高,及各地呈報準則不一,也會令近期個案變多。
衞生署回覆《星島》指,甲鏈可引致的猩紅熱屬本港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今年1月至3月錄得約260宗個案,對比2018年及2019年同期的737宗及390宗少;今年亦暫未錄得猩紅熱的嚴重或死亡個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