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列大馬美食遺產引爭議
2024-02-26 00:00馬來西亞政府日前公布2024年國家物質遺產名單,其中傳統美食肉骨茶獲列10款國家美食遺產之一,引發大馬網民熱議,有人指肉骨茶是爭議性選擇,因為穆斯林不能食用。
大馬總檢察署上周五刊登憲報,表示遺產專員莫哈末慕達已於2月16日根據《2005年國家遺產法令》,將肉骨茶、哥羅麵、安班飯、布拉沙魚、印度鬆餅、椰糖糕、娘惹九層糕、米糕、卡達山族的醃漬小菜,以及類似西米露的凱蒂拉飲料,列為國家美食遺產。肉骨茶是以帶肉的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據傳「茶」字源自大馬一位華人餐廳店主的名字「李文地」,福建話中的「地」與「茶」音近,食材本身並沒有茶葉。巴生是大馬雪蘭莪州西部城市,外界普遍視為是肉骨茶發源地。但一些新加坡人也自稱獅城是肉骨茶的發源地。
因穆斯林不能食用
大馬一些網民認為,肉骨茶值得在國家美食遺產上佔有一席位,因為它「誕生於馬來西亞」,而另一些網民則認為,國家美食遺產應該是所有種族和宗教的人都可以食用的,指肉骨茶是爭議性選擇,因為「超過一半的人(穆斯林)不能食用」。也有網民說,其實卡達山族的醃漬小菜也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可能不會吃,所以重點是,國家美食遺產應該是大馬獨有的,無論清真與否,無論是否所有人都吃,「否則我們就要讓新加坡擁有肉骨茶和印度煎餅」。
事實上,肉骨茶成為大馬國家美食遺產的過程並不順利,柔佛州地不佬區國會議員潘偉斯去年曾向國會建議,將椰漿飯、肉骨茶和叻沙等列為大馬美食遺產,以免其他國家搶佔先機,但大馬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副部長凱魯當時反對說,肉骨茶不是清真食物,並非全民可享用,因此不應列為國家遺產。
台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琮淵曾表示,肉骨茶最初由草藥佐以豬(肉)骨煲製而成,其中涉及大馬多元種族及複雜的族群政治討論,主要原因在於肉骨茶並非屬清真穆斯林食品,所謂的雞骨茶、海鮮肉骨茶或羊肉肉骨茶如符合清真認證,就能夠讓包括穆斯林在內的大馬全體人民品嘗。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