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Sir自發辦家長講座 「惡補」親子溝通技巧

2024-01-01 00:00

Ben Sir指,希望替家長「補習」親子溝通方法,讓家庭成為孩子避風港,提供心靈屏障。
Ben Sir指,希望替家長「補習」親子溝通方法,讓家庭成為孩子避風港,提供心靈屏障。

新學年起發生多宗學生自殺事件,曾任職大學講師的「Ben Sir」歐陽偉豪,於過去1個多月自發舉辦多場家長講座,又「義診」聆聽少年心底話。他直言,時下不少父母都不懂跟子女溝通,希望替家長「補習」,從根源改善親子溝通,為孩子提供心靈屏障。他自知一己之力有限,但願喚起關注,「一人拉一把,希望鬆開死結,把青少年由危險邊緣拉回來。」展望新一年,他寄語大家「開心地與問題並存」,並提出「雪櫃論」,建議青少年培養不同興趣,支援面對壓力。 

Ben Sir官仔骨骨,說話鏗鏘抑揚,時而文質彬彬,時而夾雜諧音「偽粗口」,說至激動處更手舞足蹈,絕無冷場。對越界辦家長講座,他自嘲無兒無女,別人的親子溝通查實干卿底事,亦不怕被質疑「抽水」爭曝光,皆因11月至今他出席至少5場講座,參加者包括家長、教師及社工;他又抽時間跟多名高中生面談,或透過短訊了解他們的痛點。他憶述,10月中已萌生辦講座念頭,其後不幸事件接連發生,雖知探討自殺是社會禁忌,或者「從數字上只佔極少數」,但不能視而不見,決定行動。
家長盲點不懂發問

Ben Sir曾任職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自言有30年教學經驗,學生由幼稚園、中小大學到研究生及成人,希望將與學生溝通的技巧,跟家長分享「惡補」。他提到一個爸爸跟3歲兒子的故事,最難忘是爸爸竟求教,不知怎樣鼓勵兒子,個案反映整體風氣嚴峻。他又指,親子溝通另一盲點是家長「不懂發問,常常錯重點」。他舉例,不少家長見到子女常常問「今日考試識唔識?」、「上次測驗幾多分?」等。他分析,家長可能認為關注學業就是關心子女,而分數是量度學業成績的最佳指標;惟孩子收到的訊息卻是家長只關心成績,自己永遠被忽視。
「義診」聆聽少年心底話

雖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家長仍是重複遇上。他指,家長與子女溝通的話題可從生活瑣事出發,如「今日上學開心嗎?」、「有否特別難忘的事情?」等,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取得信任,讓他們把家長當成分享對象,「緊記先有溝通,成績再慢慢鞭策。」他又提到,不少媽媽以為,「知道子女所有事情,就是盡責表現」。然而,這觀念只適用於就讀小學及初中的子女,對高中及大學生則不行,他「啜核」地說,「子女不是網購貨品,家長實在不必時刻追蹤。」

他又提到,過去各界一直口號式提倡改善溝通,但如何溝通卻沒人解說。過去1個多月,Ben Sir替多名學生「義診」,發現高危族群主要是名校生及高材生,特別是女生不敢亦不懂求助,有人會割手甚至拔眼睫毛自殘。他指,時下青少年置身資訊爆炸大時代,「轉數快,口才好」,輕按電話鍵已知天下事,普遍愛思考,重身心靈健康,關注公義和平,惟身心卻未夠成熟以駕馭這些議題,易陷困惑。早前他與一名少年資優生會面,對方甚有藝術天分,彼此相距40歲,但就美學、哲學及宗教等談得投契,令身旁家長看得目瞪口呆,更凸顯家長與子女間溝通鴻溝。

溝通需要雙方付出,就如年輕人的潮語,他指家長自問知道多少,「若子女在你面前說潮語,你卻接不上,便平白浪費溝通機會。」他又提到,家長勿將親子活動「外判」給外傭,曾目睹假日的父母仍拿手機、覆短訊,未有貼身陪子女玩耍。他指,親子關係就靠這樣點滴積累,若親子關係深厚,子女迷路困惑可望回家傾訴,避風躲雨。
盼設「心靈999」紓緩急症

問到少年Ben Sir當年可有煩惱?他指,學校一般只關心成績最好與最差的一群,自詡屬沉默大多數的他卻樂在其中,「我知道流行樂壇演變,明星電影走勢,活在當下。」然而作為平凡的一群,總有人疑惑自己資質不算高,做甚麼都不被看好,甚至是個不重要的人,Ben Sir笑言,年輕人要相信自己潛能,為實現目標而努力,若找對舞台,總能發熱發光。

Ben Sir近年轉當藝人,自言脫離教育界多年,是「貨真價實的獨立人士」,可就業界提出另類意見。他笑言,學校是測驗及考試壓力的源頭,但學界都不會承認,就如教師工作繁重是人所共知,特別是合約教師,「每年要跑業績,求續約」,慨歎「老師都沒未來,怎教學生展望將來」。要改變困局,他盼增加教師人手,當教師減輕工作量,才有空間關心學生。

幾次「義診」,令他體會到現時心靈緊急支援服務嚴重不足。他指,曾有家長帶出現情緒困擾的中五女兒來面談,提到曾致電不同輔導機構,希望轉介見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但兜兜轉轉未獲即時轉介。他直言,現時患急病受傷可到公營醫院急症室求醫,但心靈求助未有緊急支援,擔心錯失盡早介入的時機,盼未來設立跨機構的「心靈999」服務,讓求助者致電1個熱線電話,便接通相關機構,及早施援。
多做運動  開心地與問題並存

這1個多月,Ben Sir出席不同講座,喜見家長反應越見踴躍投入,未來會繼續參與。他指,縱使一己之力有限,但希望「一人拉一把,能夠鬆開死結,把青少年由危險邊緣拉回來」。問題不會朝夕解決,他提出「雪櫃論」,建議青少年發展不同興趣和嗜好,「有如在雪櫃儲存不同食物」,當面對壓力可作支援,又建議他們多做運動釋出安多酚,「開心地與問題並存」。展望新一年,他祝願大家「從生活上學習放鬆,放鬆後去學習生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