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科擬定框架出爐涉獵國家航天成就

2023-11-15 00:00

教育局公布小學科學科擬定的課程框架,涵蓋國家航天科研發展及成就,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對國家利益及安全的重要性。
教育局公布小學科學科擬定的課程框架,涵蓋國家航天科研發展及成就,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對國家利益及安全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科將在2025/26學年起逐步推行,教育局昨公布擬定的課程框架。課程涵蓋4個範疇,其中「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涉獵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及成就,冀學生意識科學和科技發展對國家利益及安全的重要性;有教師形容新科「比以前更亮眼」,惟部分內容來自初中課程,宜運用生活化實驗助學生理解。當局將於本月開始,就小學科學科及人文科展開4場課程簡介會,收集意見。
教師倡生活化實驗助理解

教育局昨公布小學科學科擬定的課程框架,其中「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範疇,要求學生學習國家航天科技、科學及工程知識,舉例建議小四生觀看國家航天員的訪問片段或文章,了解其事蹟及貢獻;小六生則學習國家在太空探索,以及在天宮太空站等航天科技的重要成就,學習欣賞國家的科研發展,「意識到科學和科技的發展對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資訊科技及STEAM主任伍展鴻表示,現時常識科少有強調國情,新科助學生了解國家發展進程,建立愛國價值觀,形容課程「比以前更亮眼」,「學生增強對國家的認知,自然加強對國家的喜歡」,亦冀當局能闡釋評核方法,如通過專題研習分析科研成果對社會及人類的影響,避免只流於背誦歷史事件。

其餘3個範疇分別是「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及「地球與太空」(見附表),包括認識公平測試中涉及實驗的各項變數、常見的微生物類型、使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等,全科共有15個主題。伍展鴻留意到,部分內容屬初中程度,「小學實驗傾向直觀性,不會強調太多測試原則」,宜多運用生活化實驗教學,如製作麵包等,由淺入深地講解科學原理,「學生會學得識,但老師要將內容再拆細,多讓學生邊動手做邊學。」

課時方面,小一至小二每周編排2節課,每年至少64節;小三至小六則每周安排3節課,每年至少96節。以每節課35分鐘計算課時,前者合計至少37小時,後者則至少56小時。課程亦預留10%彈性課時,讓學校自行安排課堂外的科學探究活動,如科學比賽、戶外考察、參觀等。
教局辦4場課程簡介會

身兼小學校長的發展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蔡世鴻表示,常識科分拆後課時雖然增多,但兩科內容相輔相成,學生有空間深入探討不同議題,「例如環保議題,兩科皆有涉獵,學生能從態度和探究層面深入討論」。當局將為每間資助小學各提供35萬元「一筆過津貼」,添置教學設備,並於本月開始,就小學科學科及人文科展開4場課程簡介會,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