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收入中位數逾1.75萬顯著改善

2023-10-03 00:00

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中) 指,近年大學生初入職收入有顯著改善,或與移民潮有關。
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中) 指,近年大學生初入職收入有顯著改善,或與移民潮有關。

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初入職收入自2017年起有顯著改善。最新一代、即年約20至24歲的大學生,去年的收入中位數約1.75萬元,較過去四代有明顯改善。調查亦發現,2022年從事低技術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近兩年再度回升。有大學學者認為,大學生增長代表人口資本更雄厚,惟本港經濟發展停滯,更多大學生從事低技術工作,且入息中位數近2、3年才有輕微改善,他建議政府發展智能化城市,增加工種。
團體建議年輕人進修

新青年論壇分析1987至2022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中,具有大學學歷人士的收人數據,以每5年為一代,比較不同年代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水平等。發現年輕世代初入職收入有改善,特別是1998至2002年出生人士,初入職收入屬8個世代中最高,中位數每月為17424元,跟1997年水平相若,亦比第4及第5代時只有約14000至15000元有明顯改善。

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指,近年大學生初入職收入有顯著改善,或與移民潮有關。但由於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佳,通脹持續,對於未來數年收入水平能否持續,仍抱持審慎樂觀態度。團體又指出,2022年從事低技術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為15.7%,雖然低過2018年達16.8%的歷史高位,但較2020年的14.8%反彈。團體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年輕人持續進修,同時積極開拓創科等新經濟發展,保障年輕人收入。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認為,社會發展需多元化:「均衡的城市應該甚麼都有,不是每個小孩都喜歡科技,可能他們(喜歡)文化工業,如紋身等,都是學術。」他坦言,單一經濟的外在因素是報酬,內在因素則是父母傳統觀念,不鼓勵小孩作非專業或非高技術方面的發展。他建議政府,製造一個有利的營商環境增加就業機會,並加強對父母的相關教育宣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