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政商民合作 善用資源支援關愛隊運作

2023-07-26 00:00

颱風「泰利」上周吹襲香港,荃灣、南區關愛隊迎來成立後首個颱風特別任務,隊員無懼風雨連日出勤,與民政處職員一同在臨時庇護中心當值,並協助事後的清理工作,發揮了出色的應急支援作用。這次行動證明了成立關愛隊的好處,能夠有效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的地區工作,並在遇到突發事件期間為居民提供即時援助。其餘16區的關愛隊預計在未來兩個月陸續成立,政府應總結本次颱風行動的經驗,系統性完善地區服務架構,並且向關愛隊伍的義工服務網絡增撥更多資源,令關愛隊的服務真正到位,惠及有需要人士。

一直以來,香港的地區服務主要由區議會、社福機構和慈善團體提供,但區議會近年高度政治化,加上社福機構、慈善團體力量有限,提供的服務未能全面覆蓋所有有需要人士,當遇到緊急事故時,就會暴露社會動員能力不足、照顧能力滯後的短板,例如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以及新冠疫情期間圍封強檢,都因為缺乏有組織的動員能力,導致出現應急不及時的情況。
每月僅三五萬資助 捉襟見肘

關愛隊的出現,將能夠有效處理過往社會未能有效跟進的範疇,包括應對颱風、水浸等緊急事故、深入接觸弱勢社群,協助管理三無大廈的清潔工作等。

不過萬事起頭難,正因為關愛隊是香港改革社區治理的新嘗試,起步階段非常需要穩定的支援。雖然關愛隊獲特區政府資助,但按政府的計畫計算,關愛隊每支小隊人數為8至12人,兩年資助協議期的總資助額約80萬至120萬元,等於每支關愛隊每月僅獲政府資助3萬至5萬元,服務當區逾萬名市民,捉襟見肘。

地區工作繁瑣密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物力才見成效,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即使關愛隊的成員並非僱傭性質,日常工作必然涉及訂購物資、租用場地、培訓義工、交通運輸等,如果每支關愛隊僅憑這筆資助來服務小區內逾萬名居民,必定舉步為艱。因此,望政府能檢視現行計畫,提高對關愛隊的資助額,以及豁免活動場地的租用費等,使關愛隊的工作更為順暢有效。

政府冀關愛隊成為政商民合作的里程碑,因此近期不少社團和商界人士相繼成立基金,為籌組和支援關愛隊的運作籌募經費,例如香港友好協進會成立的「友好關愛援助基金」,首期注資1000萬元,支持關愛隊義工,以及有需要的家庭。事實上,政商民合作的成果在第5波疫情期間已經充分體現,多個團體、企業和義工組織利用各自的地區網絡,自發組織義工隊,向確診者和居家隔離人士派送日用品,又協助各區民政處包裝和派發抗疫物資包。借鑑當時抗疫的經驗,除了政府提高資助,也希望有更多善心人士響應政府號召,為關愛隊提供資金和額外贊助,將能有效提高關愛隊的服務質素和能力,達到關愛隊成立的原意,真正做到「地區善治」,為市民謀幸福。
文頴怡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義工基金常務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