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遊歷作畫 山川躍然紙上

2023-07-13 00:00

饒宗頤次女饒清芬(中)表示,父親專注於學問,十分勤力,在90多歲時仍堅持畫畫。
饒宗頤次女饒清芬(中)表示,父親專注於學問,十分勤力,在90多歲時仍堅持畫畫。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適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成立二十周年,港大美術博物館與港大饒宗頤學術館合作策劃展覽「眼底山川——饒宗頤教授寰宇藝踪」,向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致敬。展覽以饒宗頤自1960年代以來的遊歷為主題,精選20幅繪畫和書法作品,同場展出50幀昔日相片,以紀念他半世紀教研生涯裏與多位藝友建立的情誼。饒學研究基金永遠會長、饒宗頤次女饒清芬昨日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父親專注於學問,十分勤力,在90多歲時仍堅持畫畫,此次展覽亦包括他90歲之後的畫作。
能夠遊歷四方,足跡遍及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和澳洲的近代畫家屈指可數,饒宗頤是其中之一。他在旅途中寫下的詩句,日後成為他的靈感泉源,促使他把外地的水光山色躍然紙上。是次展覽展示饒宗頤以筆墨演繹各地山川名勝的作品,涵蓋描繪香港、內地及海外著名景點的巨幅畫作。
「馬蹄灣」東學西漸主張實踐

饒清芬表示,父親專注於學問,十分勤力,各類書籍堆滿整間屋,平時亦會寫詩記錄日常的靈感和感受。她說,父親在90多歲時仍然堅持畫畫,此次展覽便包括他90歲之後的畫作,例如「馬蹄灣」,此類繪畫是他「東學西漸」主張的實踐,嘗試以中國繪畫的筆法、墨法及構圖等元素,放進西洋畫中,從而研究當中的可能性。

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表示,上世紀四十年代末,30出頭的饒宗頤在香港定居下來。1952年,饒宗頤開始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由講師逐步晉升為高級講師、教授,他是當年最勤奮於學術研究的教師之一。

李焯芬表示,饒宗頤善用學校假期,到歐洲研究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獻,到日本去研究流失日本的甲骨,寫下了一大批極有深度,並有所創新和突破的學術論文,引起了國際漢學界的高度重視,屢獲大獎及各種殊榮。李焯芬指,饒宗頤經常到海外各地講學、進行學術交流,途中並寫下不少詩詞,這些詩詞以及他對沿途山川景物的美好回憶,後來亦成為他豐富多彩的山水畫作的一部分。

港大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姚錫安表示,饒宗頤秉承中國傳統水墨的精髓,並融合西方風景畫的技法,寫出一幅幅壯麗山水畫,記錄各處的獨特美景。除了畫作之外,展覽中亦有珍貴的昔日相片,包括饒宗頤在香港大會堂首次個人書畫展開幕,與主禮嘉賓李嘉誠、李達三、屈志仁的合影,以及饒宗頤獲頒授為港大首位「桂冠學人」的相片等。

姚錫安指,籌備展覽的過程中亦遇到困難,例如饒宗頤的作品太多,如何從中挑選出20幅作品實屬不易,而且亦希望今次展覽能有一些新意,因此第一次加入展出昔日相片的元素。是次展覽展出日期由昨日起至9月30日,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地點為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