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美娟:區會不會只聽一面聲音

2023-06-26 00:00

麥美娟強調,區會改革後政府不會只聽一面聲音,否則對施政危險。
麥美娟強調,區會改革後政府不會只聽一面聲音,否則對施政危險。

(星島日報報道)本屆政府上任快一年,改組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可說是最多政策、措施出台的政策局之一,包括最受爭議的區議會改革方案。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年不止選舉主導議會,更是政治主導,強調區會改革後政府不會只聽一面聲音,否則對施政危險。對於有民主派稱向建制取提名如「屈辱」,麥美娟形容說法奇怪,指反對派過往亦曾向建制爭取支持出任要職或地區撥款,認為對方應放棄鬥爭思維。
麥美娟表示,今次區議會改革令過去區議會亂象不再出現,透過多渠道產生方法,組成多元組合,令區議會更好發揮《基本法》第97條所指的諮詢功能,「如果我們諮詢區議會,只得一方面的意見,對政府都不是一件好事,不能充分掌握民意……有些人經常講,以後區議會會否只得一面聲音,這肯定不會,亦非我們想見,如果每次只聽一面聲音,對政府制定政策好危險、唔穩陣,反對意見都要知。」
民政專員任主席提升效能

區議會主席將來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麥美娟認為除體現行政主導,更重要是提升地區治理工作及效能,日後民政專員會協調區議會、關愛隊及三會工作。

新方案設立履職監察機制,她說有市民反映有區議員辦事處經常不開門,「以往居民無得投訴佢唔做嘢,點都要忍佢4年(任期)」,但新機制下可確保區議員履職盡責、接觸市民。

對於方案出爐後,不少現任非建制派區議員認為門檻過高,表明不連任,麥美娟指,是否參與選舉屬個人決定,但認為選舉、爭取提名從來不容易。

未來參選區議會直選需「三會」成員各3人提名,有民主派形容向「對家」爭取提名是「屈辱」,曾任多年區議員的麥美娟說,以往區議會主席或委員會互選中,反對派爭取建制派支持「唔係無見過」,形容有關說法奇怪,「唔可以咁賴,以往你(反對派)都會找人合作,支持你做工作小組的主席,或支持地區撥款。」她認為反對派應放棄鬥爭、非友即敵的思維,「大家一齊諗下為社區發展,可能更加好。」

對於有資深建制派形容,過往「選舉主導」政治在香港似乎此路不通,麥美娟說,過去不論是立法會抑或區議會,倘單純由選舉主導,「議事時大家只看自己的選區、選票,怎會有大局思維?」
「選舉主導」忽視民生議題

她指過去幾年不止選舉主導議會,更是政治主導,民生議題如交通、房屋等被忽視。

至於投票率,她說要視乎很多因素,「落一落雨都會影響投票數字」,又指近一年地區治理有改善,「市民可能覺得無咗要投票的逼切性」,認為不應只眼投票率,而是用正確方法找出合適的人擔任區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