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如何面對精神病引致的暴力事件?

2023-06-05 00:00

近月來出現多宗嚴重暴力個案,讓大眾目光關注了嚴重精神病患者和暴力的關係,市民因而也提出一些疑問。究竟嚴重精神病患者是否具暴力傾向?遇到有暴力傾向的患者要怎樣辦?政府又是否有地方可以做多些呢?筆者希望就這幾點提出一些意見。

首先,大眾不應把精神病和暴力掛,社會及媒體更不能對他們如此標籤。研究告知我們,只有極少數的嚴重精神病患者具暴力傾向,濫用毒品者除外。大家有此錯覺,只是因為嚴重精神病患者行為比較吸睛,令他們的行為被廣泛報道而已。
不應把精神病和暴力掛

嚴重精神病是一種疾病,就像糖尿病血壓高一般,病情惡化通常也是有迹象的。因此,嚴重精神病患者不會因為聽到近期某暴力個案而突然狂性大發,公眾實在不需因而有所避忌。

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通常也是因為他們有幻覺或妄想,而這些症狀皆是藥物能控制的。所以,如果察覺有此類患者,應該幫助他們求醫,而不是把他們看成異類。再者,精神病患者除了被症狀所煎熬,更要面對家庭、鄰舍及工作上的種種矛盾和壓力。他們跟周遭人和事的摩擦,往往能令他們的病情惡化。因此, 關懷和包容對他們尤其重要 。
政府可有3點改進

暴力事件一件都不能有,政府究竟有甚麼地方需要改善呢?我認為有3點可以做。

一、對有暴力前科的嚴重精神病患者,醫管局工作怎樣繁重也要緊密地跟進他們在社區的進展。這應包括:頻密的覆診、適合的藥物和針劑、社康護士定期探訪和設機制立刻跟進不合作的個案。

二、醫管局要有一個用家方便的途徑,讓不願主動求診的患者也能盡快得到適切的服務。除了硬件如熱電話和外展團隊之外,也必須向公眾多作宣傳解說。

三、醫管局要設專責員工負責聯絡區議會、分區會和社區義工隊,為雙方設立無縫的溝通渠道。一旦社區人士發現有個案需要幫忙,也懂得跟對口的單位提出要求,從而能盡快安排適切的服務。

個別案情突出的暴力事件,並不反映香港的嚴重精神病已經惡化。但是,香港人煙稠密,加上居住環境擠逼,實在容納不到任何暴力事件。我相信,只有除去有色眼鏡,而政府也做到官民互動和攜手合作, 問題必然有所改善。
黃以謙
精神科專科醫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