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推動本港產業升級 促進大灣區協調融合
2023-05-22 00:00
香港現正處於疫後復常、經濟元氣有待全面恢復的關鍵時期,面對環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發展不明朗因素持續增加,特區政府應突破固有思維框框,以更加積極有為的取態,充分發揮本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全面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及促進大灣區建設的協調融合。
特區政府必須盡快確立全面而清晰的產業政策、願景和目標,加快培育新興產業。2022年《施政報告》提到,「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制訂具針對性及吸引力的配套措施,引進高潛力的重點企業,是十分值得支持的。當局也需要加強創新驅動,促進不同產業升級轉型,既要鞏固支柱產業,包括金融、物流、旅遊及專業服務,亦要活化傳統產業,例如食品製造與加工等,令香港經濟進一步朝着多元化、高增值的方向發展。
同時,特區政府應優化資源投放,提供綜合配套,從土地供應、稅務優惠、專項資助、人才培訓及引進、技術支援、市場拓展、官產學研結合等方面,設法吸引外來投資。當局在規劃北部都會區和維港都會區的時候,要為不同產業的發展布局預留充足土地。為了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一方面應完善大學科研經費撥款機制,扭轉過分側重純學術研究的傳統,並獎勵對產學研合作有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的採購機制,更廣泛採用本地研發成果。機電工程署推出了「機電創科網上平台」,羅列各政府部門和機電業界的需求,讓初創企業及大學通過平台發布創科解決方案以作配對,值得借鑑和推廣。
要推動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區政府必須充分發揮本港創新資源密集、專業服務齊備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突出等優勢,促進區域合作。當局在2022年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強調要完善本港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必須多管齊下推動落實,包括積極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池」的獨特作用,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發展;也要匯聚區內官、產、學、研的力量,推進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全速推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的發展,並對接廣州南沙和深圳前海的發展方案;同時,加速發展本港的數碼基建,鞏固網絡安全,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的發展,並探討建立大灣區大數據共享平台,促進電子身分認證和電子支付等系統的跨境互聯互通。此外,當局應該與區內城市商討落實稅務優惠、通關便利等措施,吸引更多風險投資和科技服務產業,完善知識產權制度,設立「創新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推動大灣區「資金鏈-人才鏈-創科鏈-產業鏈」的協調融合。
盧偉國博士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