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氣球、導彈與齷齪政客

2023-02-09 00:00

執筆時,中國民用氣球誤闖美國領空事件又再升溫,美國媒體多番貼上「間諜」標籤,就算中國外交部在核查之後迅速承認責任,就氣球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美方仍繼續炒作,堅持「搞大件事」,先有國務卿布林肯自言押後訪華,再派出戰機以導彈將其擊落;另一邊廂,共和黨政客又「扯貓尾」,批美國總統拜登不夠強硬,並透露正衡量是否於本周就拜登政府處理事件提出動議譴責云云。筆者認為,上述事件再一次凸顯,美國已將「打擊中國」視為基本國策,未來仍會不斷挑起事端,兩國關係雖不至因氣球事件急速轉壞,但亦不會好到哪裏去。
百萬導彈擊落氣球成笑柄

事實上,就連美國國防專家、美國前國家情報總監克萊佩(James Clapper)亦指,相信涉事氣球僅是偏離原路徑,並非用作間諜用途。然而,美方對此卻大費周章,派出戰機、發射據報價值超過270萬港元的導彈去擊落這個價值可能僅僅數千元人民幣的民用氣球。如此「大陣仗」,美國到底是笨是精?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單純意外事件政治化、把所有「中國問題」黑化,美國一直不遺餘力,事件再次顯出美國的齷齪。

正如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所言,美國今次大動干戈,本質上還是一種政治化的操作。在美國政治日趨極化、兩黨愈加撕裂、政府為2024年總統選舉而焦頭爛額的背景下,弱勢政府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順應聲勢最為浩大的民粹思想。

近年,「阻止中國超越美國」、「攻擊中國」已是美國的基本國策,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也好,這國策都不見得會改變。在這種背景下,拜登政府即使明知中國氣球不可能是間諜用途也好,政府亦必須擺擺姿態,暫緩布林肯訪華,並派出戰機將氣球擊落。

那麼,到底今次氣球事件會否令兩國關係惡化呢?筆者認為,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裏,但也差不到哪裏去。兩國都承受不起全面交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打壓中國崛起」始終是美國朝野共識,不管哪一個黨執政,短期亦不見得會有改變。弱國無外交,國家要做的就是不斷自強,只有國家夠強、手瓜夠硬,中國才有和競爭對手談判的籌碼。
原姿晴
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