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稱疫後開源更重要

2023-01-30 00:00

陳茂波表示,在編製《預算案》時會盡量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
陳茂波表示,在編製《預算案》時會盡量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

(星島日報報道)《財政預算案》下月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過渡至「中間偏鬆」,他形容面對龐大財赤,「節流是必須、開源更重要」,在編製《預算案》時,會盡量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於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期望市民理解。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時表示,過去三年,香港的經濟受疫情困擾,來自各項稅款及政府收費的財政收入都有所減少,三年來的防疫抗疫及支援措施涉及財政支出共六千多億元,這兩項因素令二○二○/二一年度出現歷來最高、多達二千多億元的財政赤字。二○二二/二三年度赤字預計也將達一千多億元。連續數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財政儲備大幅下降到八千億元的水平,相當於約十二個月的政府開支,遠低於三年前、相等於二十多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
大幅削開支不利復甦勢頭

他認為,擴張性財政政策收緊是無可避免,屬有必要,但會仔細審度如何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調整。不過,純粹減少開支無助於增加未來的收入,必須兩個目標一併全力全速推進,務求在維持財政可持續性的同時,造就經濟蓬勃發展,且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好,才有財力回應各項社會民生的訴求。

儘管今年經濟將較去年改善,陳茂波表示,仍須密切觀察疫後經濟恢復的速度與力度,特別是經濟復甦之初,市場信心比較薄弱,如在這時候大幅收緊財政開支,可能不利於鞏固復甦勢頭。此外,不同行業的經營環境、不同階層打工仔的收入恢復也許有滯後,市民對經濟復甦的「體感溫度」也許存在落差。考慮到這些因素,即使面對縮減公共開支的巨大壓力,但未必適宜一刀切取消所有紓緩措施。

他稱,既要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經濟改善的信心,同時要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讓經濟更蓬勃多元發展、產業更豐富,經濟結構不至於過分集中,從而造就更多優質就業機會,這關乎經濟、亦關乎民生,是《預算案》另一條主要思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