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主動提供替代藥清單參考

2023-01-18 00:00

近日市場上的搶藥潮持續,雖然政府發言人早於一月二日發新聞稿指本港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供應穩定,但這並未「穩民心」,市面仍有「搶藥潮」及藥房「囤貨抬價」的問題。

筆者和團隊近日到多區超市、健與美連鎖店和藥房視察,個別品牌的止痛退燒藥已被搶購一空,店員均稱未知何時「有貨」。對於「替代藥」,不少藥房將聲稱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分拆出售,有些是用不知名品牌紙盒包裝、有些被分拆成一排排、有些只用透明藥袋包裝,甚至沒有藥物的服食指引,價錢由每粒一元至六元不等。問及藥物來源、成分及有否註冊等問題,店員大多支吾以對。
以懶人包方式宣傳

政府發言人早前提供超連結,讓市民透過衞生署網頁的「香港註冊藥劑製品搜尋」功能,以產品的英文名稱或成分,搜尋有關已註冊藥劑製品的資料。不過,普羅市民根本難以輕易得知藥物的英文名稱或成分,莫論將相關資料再輸入到衞生署網頁上搜尋。他們根本無從判斷相關藥物有否註冊和是否「水貨」、使用該藥物有否健康風險,以及何謂合適的服食用量。最令人憂慮是市民誤購未經註冊的藥物,甚至買到「假貨」。

因此,筆者促請政府及時行動,建議密切留意藥房有否售賣來源或品質有問題藥物。由被動地提供「藥物搜尋器」轉變為主動地向市民提供市面上常見的含「撲熱息痛」成分「替代藥」清單,包括適合兒童使用的退燒藥,並以懶人包、網圖等方式加以宣傳。同時考慮邀請消委會提供「替代藥」的成分比較等資訊,令市民在購買時有更多依據。並成立專綫,向有需要的密切接觸者或確診市民,特別是孕婦、兒童、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提供額外藥物,有需要時還可以邀請地區組織協助分派藥物。此外,在必要時可考慮在「儲備商品條例」中加入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以引入限價及限購等措施,進一步遏止「恐慌盲搶」以及「囤貨抬價」。
顏汶羽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