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協議保護3成陸地水域

2022-12-20 00:00

在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與會代表包括中國環境部長黃潤秋,周一鼓掌慶祝通過歷史性協議。
在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與會代表包括中國環境部長黃潤秋,周一鼓掌慶祝通過歷史性協議。

(星島日報報道)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昨日通過一項歷史性協議,旨在扭轉數十年來威脅世界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環境破壞。協議承諾,在二○三○年底前保護地球上三成的陸地與水域,且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三百億美元(二千三百三十四億港元)的保護援助。
COP15會議主席、中國環境部長黃潤秋凌晨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深夜召開的全體會議宣布通過協議,並敲下木槌,與會代表則報以熱烈掌聲。黃潤秋此項宣布,等同否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反對意見。剛果拒絕支持這項協議,並要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
綠色組織:史上最大承諾

經過四年氣氛緊繃的談判後,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終於同意支持這項由中國斡旋的協議,即「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為今後直至二○三○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這項協議旨在拯救陸地、海洋和物種,免受污染、退化和氣候危機影響。協議承諾在二○三○年底前保護地球上三成的陸地與水域,並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三百億美元的援助,以拯救這些國家的生態系統。據估計,目前發展中國家每年可獲得一百億美元的自然保護資金。據糧農組織估計,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因人類活動而中度或嚴重退化。為了彌補此損失,協議規定「到二○三○年,至少三成退化的陸地、內海、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應得到有效恢復」。

協議中的二十三項目標還包括保障原住民身為土地管理者的權利、削減對環境具破壞性的農業補貼,以及降低殺蟲劑帶來的風險和應對入侵物種。

非牟利組織「為自然發聲」主任歐唐納爾稱協議為「史上最大的陸地與海洋保護承諾」。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總幹事林柏天尼則在全體會議前表示,這項協議堪比「攝氏一點五度的氣候目標,對於促進採取有益自然行動並讓每個人承擔責任至關重要」。攝氏一點五度的氣候目標意指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即將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攝氏二度,並努力追求將升幅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以內。

林柏天尼還說:「然而,協議內容仍有一些漏洞,部分用語太輕描淡寫,且行動時間表緩不濟急,這些都與我們所目睹的自然危機規模不相稱。更重要的是,這可能導致全球共同目標無法實現。」

「框架」達成,「不僅是中國的勝利,也是中國引領下世界的勝利」。《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穆雷瑪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