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旅遊業急需打造亮麗新名片
2022-11-13 00:00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香港社會對於旅遊業的討論大多集中在何時與內地及海外國家免檢疫通關,彷彿只要能夠重開邊境,香港旅遊業便能夠萬事大吉,重塑往日「購物天堂」的輝煌。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亦提出要支援本地旅遊,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可見,政府實施「0+3」檢疫措施後九月的訪港旅客人數為六點六萬多人,較實施前八月份的人數增加百分之十點七。無可否認,免檢疫通關在短期內很大程度上能夠紓緩目前的困境,但事實上,掩蓋在疫情陰霾下的,是一個深層次且具結構性的危機。香港旅遊業需要轉型以重獲活力。
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流失
香港旅遊業的一大趨勢是不斷往高量低值的方向發展。自一四年到一九年,訪港旅客人數一直在五千萬以上波動,但訪港過夜與訪港入境不過夜的旅客人均消費,卻分別從七千九百六十港元及二千四百一十四港元,下降至五千八百一十八港元及二千零四港元,若算上通脹,情況或更為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競爭壓力加大,且競爭高度同質化,業界只能通過低價促量的方式維繫競爭力。香港素以「購物天堂」為名,但隨着國家對外貿易的開放,加上網購的成熟和蓬勃,各項產品與服務均「去中介化」,香港與海外及內地的商品差價愈縮愈窄,購買的產品亦從奢侈品逐漸轉向輕奢甚至日用品。低端路綫的其中一個壞處是巨大的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以低端消費為主導的旅遊業對經濟貢獻有限,卻對社區造成不少影響,水貨客便是例子之一。此外,由於鄰近地區的競爭,近年部分本地傳統景點對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亦大不如前。以香港迪士尼為例,由於疫情及內地遊客減少,園區自一五年起由盈轉虧,此後年年虧損。與其共同命運的是海洋公園,它同樣因旅客人數減少於一五年起錄得赤字,並在近年深陷財務危機。
要想在高度同質化的競爭中突圍而出,就要有獨特的賣點將自身與競爭者區分開來,而香港具備潛力巨大的資源可加以開拓。舉例言之,環境生態方面香港擁有被著名的《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的米埔,以及罕有地以「城市地質公園」著稱的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然而,有關資源似乎未獲政府充分善用及重視。以香港地質公園為例,它於一一年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但在一四年就已經因為訪客不足而面臨失去「世界級」名銜的危機。坊間亦對其宣傳不足及設施不完善曾作出批評。
儘管作為政府推廣綠色旅遊的重點項目之一,其每年訪客人次一直在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五十萬之間浮動,遠不及同列世界級地質公園名錄的伏牛山(一千八百一十一萬,一九年)、九華山(一千一百三十一萬,一九年)、張家界(一千六百五十四萬,一九年)等內地景點。雖然各地實際情況或有不同,但香港畢竟背靠七百餘萬人口與五千五百餘萬(一九年)的訪港旅客人次,公園訪客數量至少不應如此落後。綠色旅遊、文旅青創香港政府講了十多年,卻連一個被外地遊客熟知的品牌旅遊項目也拿不出手。至少,香港尚未能冠上如「東方文化藝術之都」、「灣區生態旅遊勝地」等新的亮麗名片,倒是有一頂「文化沙漠」的帽子還扣在頭上未摘掉。
政府應優化品牌認證計畫
傳統老路愈走愈窄,新的道路尚未走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結構性轉型的關口,政府或可參考世界各地打造品牌的成功事例。法國政府於○五年推出的「優質旅遊品牌」(QUALITÉ TOURISMETM),品牌涵蓋十八個有關類別如住宿、餐飲服務、旅遊景點等,為符合標準的品牌發放標誌以便旅客選用心儀的服務,從而鼓勵旅遊業提升服務質量並藉此宣揚鮮明特色的品牌項目以吸引旅客。
反觀香港,雖然在一七年《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中,「支持發展具品牌效應的旅遊產品及項目」便是十三項實行目標之一,但對於何謂「具品牌效應」以及如何打造優質品牌,香港政府並未如法國般列出詳細指引或審核標準。並且,該目標下的相關品牌項目大多離不開迪士尼、海洋公園、國泰航天城等主題公園,並未有充分運用科技創新、綠色生態、文旅青創等香港具獨特優勢的領域打造成香港的新名片。
因此,建議政府優化「優質旅遊服務」計畫,將科技創新和智能化體驗等元素納入評分標準,並重點納入綠色旅遊、文旅青創等旅行項目。一方面,該計畫作為官方的旅行項目認證指引,能夠引導外地遊客認識香港在科技創新、綠色生態和文旅青創方面的優質旅遊資源,而不但是留意迪士尼、海洋公園等傳統的景點。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像法國那樣就品牌宣傳、旅遊設施建設等不同範疇提出確切的評核標準和指引,鼓勵並幫助業界提升科技創新、綠色生態及文旅青創項目的質素以及宣傳水平,從而打造出一批優質的旅行項目品牌,為香港打造科技創新、綠色生態及文旅青創等新名片,並賦予旅遊業新的增長點。
成嘉豪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